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上品寒士1》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十八、书壁[第3页/共4页]

话没说完,就被世人七嘴八舌打断,纷繁说陈郎君刚才就说了这是绝妙擘窠书,就连那青年男人的仆人也是这么说。

冉盛道:“那是因为小郎君没有练过如许的大字,小郎君的摆布手书法没人比得上吧?”

支法寒上前合什问讯:“小僧东安寺支法寒,叨教施主高姓?”

王献之看了陈操之一眼,微微一笑,即命人取大号长锋紫毫笔来,又有一仆人取一大砚台磨墨,那砚台足有脸盆大,陈操之第一回让别人代他磨墨,他固执一尺长的紫毫笔虚空而书,对陆夫人张文纨道:“要在张姨面前献丑了。”

那仆人道:“和郗小娘子去寺后摘枇杷了。”

“小子陈操之,拜见支公。”陈操之深深见礼。

这时,忽听一人丁宣佛号,说道:“陈施主到来,老衲有失远迎。”又道:“两位陆府女善信请入佛堂小歇。”

陈操之回身看来,见一个身材高瘦、面相清癯、年约五十的和尚正含笑望着他,这和尚没有孤寒之相,眼神既暖和又睿智,手里一柄犀柄麈尾,公然是披着法衣的王弼。

那书僮朝陈操之、冉盛二人一指,说道:“小郎君,就是这两小我说你的字写得不好。”

冉盛站在那边较着比其别人高出一大截,大声念叨:“片片仙云——写得好,不过不算顶好,片字写得太粗,云字又太细——如何,我说得不对吗!”冉盛见有人瞪他,当即瞪归去。

陈操之看了王献之一眼,王献之点头请安,说声:“请。”

陈操之与张文纨同路进京,已经非常熟络,但陆葳蕤倒是第一次听到陈操之称呼她继母张文纨为张姨,小小的吃了一惊,看继母张文纨神采如常,这才放心,又悄悄欢乐。

冉盛涨红了脸,问那书僮:“这字是你写的?”

陆夫人张文纨和陆葳蕤也别离向支公见礼,闲云野鹤普通的支道林虽僻居汤山,却也知陈操之与陆葳蕤之间的情事,见陈操之与陆氏母女结伴来东安寺,不由莞尔浅笑,他是削发人,自不存家世之见,乐见这段好姻缘。

那青年男人明显听过支法寒的名字,行礼道:“本来是支师兄,鄙人王献之,随父来贵寺访支公。”

陈操之当即喝道:“小盛,不准胡言乱语!”

在如许的墙上写字,与平时伏案誊写大不不异,用的笔也是特制的如椽大笔,因为笔重,握笔姿式亦分歧,不成能以四指执笔,而是虎口握笔,写大字用笔之妙在于用锋,要万毫齐力而又毫发无撼,间架结体尤难,这对誊写者的书法功力要求很高,要常常习练大字,并且还不但仅是多练就能写得好的,没有小楷的根底底子写不好大字,而面前“片片仙云”这四个大字有碑刻的金石气,又有行楷的流丽神韵,布局精美,一气呵成。

陈操之怕冉盛惹事,对陆夫人张文纨和陆葳蕤道:“且先去看看。”便与支法寒一道陪着陆夫人和陆葳蕤向东安寺左边绕去,见一堵黄墙下拥着一大群人,有寺里的秃顶和尚和未削发的酒保、有来进香的信众、有大户人家仆人,都伸着脖子在看黄墙上写的几个大字,因为被人挡着,陈操之只看到几个大字的上端,但起笔藏锋绝佳,虽未见全部,亦知是上品好字——

“叫就叫。”那书僮转头问一个仆人:“小郎君去那里了?”

二十个字每字约有碗大,布局谨慎,清峻峭拔。

陈操之略施一礼,提笔走到黄墙下,在王献之所书的“片片仙云”四字的右边,先匀了匀气味,左手执笔,以欧阳询《张翰帖》式行誊写下四行大字: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