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儿女忽成行[第1页/共3页]
一行数百人浩浩大荡进城,建康百姓夹道欢迎,这个五年前初入都城时就已万人空巷的“江左卫玠”现在是镇守河北的大吏,在北伐中居功至伟,江东百姓对陈操之背水一战破敌大胜的古迹津津乐道,而陈操之的族弟陈裕力斩鲜卑第一虎将悉罗腾的军功也让晋人欢乐鼓励,若非北伐的军功,陈操之兄弟不管如何不能擢升如此之快,昔日的豪门陈氏,现在已是炙手可热的大族——
润儿道:“丑叔,这就是阿谁清河公主吗,真美啊,眼眸象宝石普通。”
这时,冉盛、黄小统等人出去了,向丁幼微、陆葳蕤见礼,冉盛昨日将虬髯剃去,在辽西,他是傲视生威的太守、胡夷闻风丧胆的虎将,在陈宅,他却手足无措,特别是在斑斓的润儿面前。
“润儿。”陈操之浅笑着打量这个斑斓少女。
谢道韫问陈操之:“陈郎,小伯真、小芳予认爹爹了没有?”
两个小童尽力跨过半尺高的门槛,然后立定在廊上,两双黑如点漆的眼睛一齐盯着陈操之看,午后阳光斜照,两个小童粉雕玉琢,端倪如画,敬爱至极——
“伯真,这是爹爹。”
慕容钦忱早知陈操之的嫂子贤惠,陈操之非常恭敬这个嫂子,这时见丁幼微先向她问好,大为打动,就要拜倒施礼,丁幼微扶住道:“不要多礼,你远路辛苦,还是重身人呢。”
陈操之明白了,方才来福说他们是月初来建康的,想必是晓得他近期将从邺城返来面君,以是葳蕤她们就带着伯真小兄妹从钱唐赶来,以便尽早与他相见——
蒲月的白鹭洲船埠,炎阳高照,氛围热烈,陈尚握着十六弟陈操之的手,眼含热泪,兄弟之情,感慨契阔,又与冉盛相见,笑道:“小盛年才及冠,就已是五品郡太守,愚兄是望尘莫及啊。”
陈操之笑道:“伯真说我帽子不象。”
丁幼微最是和顺,见慕容钦忱有些胆怯的模样,心生顾恤,便走了畴昔,含笑道:“钦钦安好。”
陈操之摸了摸头上的漆纱笼冠,笑问:“那应当是甚么样的帽子?”
陈操之怕惊到两个孩儿,渐渐走近,含泪又含笑道:“你们两个是伯真和芳予吗?让我猜猜,哪个是伯真,哪个是芳予?”
粉白衣裳的小童点头道:“不象,帽子不象。”
陈操之请王坦之入宅略坐,王坦之笑道:“本日就不打搅了,他日再来与子重共论儒学。”
陈操之在一边道:“钦钦,这是嫂子。”
陈操之一看,慕容钦忱与萨奴儿另有几个原永寿殿的宫人悄悄立在一边,有点隔隔不入的模样。
世人皆笑。
粉红衣裳的小女童眼睛眨呀眨,奶声奶气地问:“你是谁呀,你如何晓得我的名字?”
短锄气喘吁吁赶来,递上一顶黑漆细纱高冠,陈操之换上漆纱高冠,然后对别离抱在陆葳蕤和小婵怀里的小兄妹道:“伯真、芳予,现在是不是爹爹?”
粉白衣裳小童吵嘴清楚的眼睛一瞬不瞬盯着陈操之,小嘴抿得紧紧的,不答话。
小兄妹二人便手拉动手退后一步,防备地看着陈操之。
润儿也看着丑叔,见礼道:“丑叔终究返来了——”
到了秦淮河边陈氏宅第前,王坦之对陈操之道:“天子因陈刺史久别归乡,本日就不予召见,以便陈刺史与家人团聚,共叙嫡亲之乐,明日辰时再入台城面君。”
陈操之别离拉了一下葳蕤和小婵的手,立起家来道:“不消催促,孩儿认生呢,等下就好了。”上前向嫂子丁幼微见礼,见立在嫂子身边的阿谁亭亭玉立的女郎,端倪酷似嫂子丁幼微,但气质稍异,嫂子丁幼微温婉文静,但是端倪间总有抹不去的淡淡轻愁,而这个窈窕少女则芳华靓丽,眼神活泼灵动,眉宇间更有聪明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