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伤寒杂病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8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1页/共3页]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334)伤寒,前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不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为痹。

(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331)伤寒前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

(381)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倒霉,利之即愈。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能人可四两

(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昼半夜愈。以是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呼应,故期之旦昼半夜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不足,必发痈脓也。

(327)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通脉四逆汤方:

(345)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略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成下;此亡血,下之死。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以是然者,胃中酷寒故也。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一云设脉浮复紧)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当归四逆汤方:

(330)诸四逆厥者,不成下之;虚家亦然。

(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341)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36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376)呕家有痈脓者,不成治呕;脓尽自愈。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