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伤寒杂病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7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1页/共3页]

四逆散方:

甘草汤方: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在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289)少阴病,恶寒而?,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倒霉,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极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98)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299)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292)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至一作足)炙少阴七壮。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12)少阴病,咽诽谤、生疮、不能说话、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附子汤方: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桔梗汤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方九。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325)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换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295)少阴病,恶寒、身?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通脉四逆汤方:

(284)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桃花汤方: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297)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不时自冒者,死。

右四味,各非常,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倒霉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288)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卧,手足温者,可治。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倒霉,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当,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猪肤汤方:

(308)少阴病,下方便脓血者,可刺。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