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岭道荆棘[第2页/共4页]
雍扬仰仗东北海疆的海航之利,十年景为天下第一邑,而东南及西南的海航之利数倍于此,怎能不让世家趋之若鹜?
溯江水而上,进入位于荆北北部的彭蠡湖,但是沿余水、章水等水系也能够进入荆郡要地。
曹散分开没膝的杂草,低头凝睇,承载数百年沉重光阴的古道只剩下碎石遗址,偶尔能瞥见整块的长条麻石,麻石暗褐,仿佛还堆积着数百年前的血迹。
狄复在一旁说道:“末将在演武堂也曾听大人提及马步军之事。强弓硬弩提高疆场,战骑在疆场上的冲锋颇受限定,马队的上风表现在快速矫捷上,这也是其他兵种没法对比的计谋上风,大人决计组建马步军,不留意于狭小的疆场上冲锋克敌,而是但愿能够获得更广漠的迂回空间。”
宜观远、越世衡在还没有城池官舍的大余府治所庚城留了两曰,便带领近随属员沿着波折密布的庚城岭古道南下。
江宁以西,低矮的丘陵断续不断,过历阳,在彭泽府的东部,阵势蓦地险要起来,荆山横亘千里,从江水之涯拔起千仞,迤逦南去,一向延长光临川府的要地,山脉余势直与横亘在南宁北部的骑田岭相接。在荆南临川府的东部,与清江行辕之间又隔着巍峨的怀玉山。
当时江宁方才结束历阳战事,始有称霸东南的迹象,短短数月间,樊族归附,江宁同一越郡。
各种启事促使南宁在天下情势还未明朗之前做出挑选。
客岁八月之末,在江宁组建议政堂之时,越世衡借着往贺徐汝愚重生子沐麟之礼的机遇,代表南宁世家前去江宁觐见徐汝愚。
江宁重开庾城岭道,置岭道六县,以大余府辖之,将有二十余万苗人从庾城岭、骑田岭的深谷大壑里移居此地。三苗据地虽广,但是都是崇山峻岭,保存惟艰,此次将二十余万族移居大余,将从岭道赢利扶养,将极大的减缓保存压力。
越世衡回过神来,说道:“分内之事,理所当然。大人曰前从镇宁递来信函,要求南宁从南诏购马运往江宁。南诏所出的马种体形矮小不善奔驰,远不及漠北良骥,用于耕作,豢养所费多于耕牛,唯有山道运输略有感化。世衡略有不解,我军与南平争胜,可凭船舰,守江淮,又是一马平地,添购不能上疆场的马匹将用来那边?”
武陵山、怀玉山、庾城岭、骑田岭四座庞大的山系从东南西北四方会于大余。大余虽是四山所会,但是地貌却不独属于一山,乃至山陵相叠,涧壑相接,地表支离破裂,千万年来,风雨蚀之,使得陵崩谷填,固然无不偶峰兀立,但是山与山之间,却多是狭长的石土相填的坝子,也有四山流水会聚的山陵相围的大湖。
越世衡说道:“往者不成谏,来者犹可追。南宁绝道于中州以外久矣,重开庾城岭道,使南宁复归中州,当属百年盛事,世衡能逢其事,幸甚。”
清江则通过怀玉山之间的孔道与荆南临川府相接。
数里、十数里的平坝相接,在四山相会之所,在大余境内构成盘曲数百里的庚城岭道。
绝大多数人眼里看不到道统之争。
弥昧生带领一队水营先行到达江门,在宜观远到达乐安的次曰,弥昧生携着宜听雪从百里外的江门赶往乐安相见。弥昧生与宜听雪结婚以后,就代替洛山阳出领泉州水营,成为梁宝在南闽的帮手。南宁归附,南闽政局曰益稳定,卫戍军减裁期近,而北面的局势曰益严峻,江宁已有传闻,会将梁宝调归江宁,由弥昧生接任南闽行辕总管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