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山经(2)[第3页/共5页]
中心第六列山系缟羝山山系的首坐山,叫作平逢山,从平逢山上向南能够瞥见伊水和洛水,向东能够瞥见谷城山,这座山不发展花草树木,没有水,到处是沙子石头。山中有一山神,形貌像人却长着两个脑袋,叫作骄虫,是统统螫虫的首级,也确切是各种蜜蜂堆积做巢的处所。祭奠这位山神:用一只公鸡做祭品,在祷告后放掉而不杀。
西十里,曰缟羝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原文】
【原文】
【译文】
【注释】
①锡:这里指天然锡矿石,而非提炼的纯锡。
【原文】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此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①,能够毒鱼。
①:神灵。②蘖酿:蘖,酒曲,酿酒用的发酵剂。蘖酿就是用曲蘖酿造的醴酒。这里泛指美酒。③干儛:当代在停止祭奠活动时跳的一种跳舞。干,即盾牌,是当代一种防备性兵器。儛,同“舞”。干儛就是手拿盾牌起舞,表示寂静昌大。④刉:亦作“刏”。划破,割。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蕙①,多寇脱②。
【译文】
【译文】
①茇:能够是“芫”的误写。芫即芫华,也叫芫花,是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先着花,后生叶,花蕾可入药,根茎有毒性。
再向东南十里,是蛊尾山,盛产粗磨刀石、黄铜。龙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
①蒐:即茅蒐,现在称茜草。它的根是紫红色,可做染料,并能入药。②獳犬:发怒模样的狗。
【原文】
再向东五百里,是槐山,山谷里有丰富的铜和锡。
【译文】
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注释】
【注释】
①:也叫山药。它的块茎不但能够食用,并且可作药用。蕙:一种香草。②寇脱:前人说是一种发展在南边的草,有一丈多高,叶子与荷叶类似,茎中有瓤,纯红色。③璇玉:前人说是质料成色比玉差一点儿的玉石。
①都:会聚。②吉神:对神的美称,即善神的意义。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冬①。
①麖:鹿的一种,体型较大。
①礝石:次于玉一等的美石。礝,也写成“碝”、“瓀”。②貉:也叫狗獾,是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而身形较肥胖,尾巴较短,尾毛疏松,耳朵短而圆,两颊有长毛,体色棕灰。
再向东二十里,是阳虚山,盛产金属矿物,阳虚山邻近玄扈水。
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是座厘山,山南面有很多玉石,山北面有富强的茜草。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普通的牛,满身青玄色,收回的声音如同婴儿哭泣,是能吃人的,叫作犀渠。滽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伊水。这里另有一种野兽,叫作,长得像獳犬却满身有鳞甲,长在鳞甲间的毛像猪鬃一样。
【译文】
①马肠:即上文所说的怪兽马腹,人面虎身,叫声如婴儿哭,吃人。
再向西二百里,是座箕尾山,有富强的构树,盛产涂石,山上另有很多琈玉。
①汵石:一种柔嫩如泥的石头。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①。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其状如獳犬②而有鳞,其毛如彘鬣。
【原文】
【原文】
①衣:作动词用,穿的意义。这里是包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