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字经(1)[第1页/共5页]
【译文】
五代后周期间,燕山有个叫窦禹钧的人,教诲儿子很有体例。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前后落第落第。
为人子,方[1]少[2]时,亲[3]师[4]友,习礼[5]仪。
【译文】
[1]初:开端的意义,这里指人刚出世的时候。[2]性:品德本性的意义,指人的赋性(天赋具有的本质与脾气)。[3]善:良善,仁慈。[4]习:指习性,风俗。
【译文】
[1]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博览群书,官到尚书令。[2]九:量词,表数量。[3]龄:年龄。[4]席: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前人用以坐、卧,现凡是用来铺床或炕等。[5]执:实施。
[1]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期间人,礼聘名师在家办起私塾,厥后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2]义方:很好的教诲体例。[3]扬:很驰名誉,申明远扬。
[1]一:数之始。[2]而:连词。与,及。
【注释】
养[1]不教,父之过[2],教不严[3],师之惰[4]。
首[1]孝悌,次[2]见闻[3],知某数[4],识某文[5]。
玉不琢[1],不成器[2],人不学,不知义[3]。
【注释】
【解读】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发蒙读物,自出世后就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俊彦,遍及传播。数百年来,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影响极深。它的编辑成绩和庞大影响是其他蒙学读本难以企及的。近代国粹大师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以是发蒙稚者略备。”也就是说,《三字经》是一本内容完整,融入中华民族传统代价看法和教诲理念、诸子百家之教诲,给人开导和学习的发蒙必备之读物。
窦燕山[1],有义方[2],教五子,名俱扬[3]。
玉不颠末雕镂加工,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不学习,就不能知书达礼、通理晓义。
[1]方:正在、合法。[2]少:幼年。[3]亲:靠近、尊敬。[4]师:师长、教员。[5]礼:规矩。
【注释】
【解读】
香[1]九[2]龄[3],能温席[4],孝于亲,所当执[5]。
在礼节与文明知识的传承过程中,长辈从长辈那边耳濡目染是最轻易、最有效的一种。有这么个故事:一小我不想扶养他的年老多病的父亲了,就找来一个筐,和儿子商讨着把老父亲装进筐里扔到山沟里去。送走以后,儿子背着筐回家了。父亲问他留这个筐做甚么用,他说留着今后好抬你啊。故事固然简朴而夸大,但不由让人会心一笑,很多时候,父亲和母亲绝对是孩子以身效仿的表率。而为人父为人母的,很多时候也是以以身作则来鼓励本身前行的方向。
苟[1]不教,性乃[2]迁[3],教之道[4],贵[5]以专。
中国的传统教诲是起首把孝道和悌道放在首位,也就是要贡献父母、敬爱兄长,其次是博识广闻、知数识文。《三字经》讲到这里都是讲一小我要接管教诲的首要性和需求性。起首一小我要明白做人办事的伦理品德、标准前后,晓得为人处世的事理,然后再学习文明知识。后文的《弟子规》就有“不足力,则学文。”一小我要先有德再有才,一小我无德却有才是件可骇的事情,那真是叫“缺德带冒烟”。
前人以为万物之数始于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采取十进制计算体例。中国发蒙教诲也正视数学的教诲,重视天然方面的知识根本,就像明天的小学就要学会四则运算一样。因为只要根本安稳,才会有延长下去的生长,做人和做事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