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百家姓(5)[第1页/共5页]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茅盈,字叔申,西汉咸阳(现陕西境内)人,汉朝闻名隐士,与其弟茅固、茅衷一起隐居在东山,世称“三茅真君”。著有《茅山志》《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等。
成无己,金代医学家,约生于北宋嘉佑治闰年间。出世于世医家庭,自幼攻读医学。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当代典范皆有研讨,特别是对于《伤寒论》最为推许。著成《注解伤寒论》,为现存最早全面注解《伤寒论》之作,对后代影响极大。
【姓氏发源】
西周时,召私有后嗣受封于浿(pèi)丘(现山东淄博),厥后子孙遂有改浿为贝,是觉得姓。
源于以官名为姓。古有巫、史、祝之官(为掌管祭礼、祝祷词的官职),厥后嗣子孙以官名祝为姓。二源于以地名为姓。西周时有祝地(现山东长清),居其地者以祝为姓。
纪信,字成,巴郡阆中(现四川西充)人,刘邦部将,“楚汉之争”时为庇护刘邦,假扮刘邦,保护刘邦逃窜,后被项羽所擒斩首。
项
【姓氏发源】
董仲舒,西汉名儒,广川(现河北枣强)人。汉朝思惟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诲家。著有《春秋繁露》等书。汉景帝时任博士,倡导独尊儒术。
戴逵,字安道,谯郡(现安徽宿县)人。东晋雕塑家、画家、学者。著有《释疑论》等。
源于偃姓,以国名为姓。皋陶的后代被封于舒国(现安徽庐江),后被徐国所灭。复国后称“舒鸠国”,后又被楚国所灭。厥后嗣子孙以舒为姓。
【名流】
夏朝时有莒国,其都在计斤,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国人后代遂有以原都城计斤中的计字为姓。
邵
【姓氏发源】
【名流】
【名流】
【姓氏发源】
屈原,楚国丹阳(现湖北秭归)人。墨客,著有《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不乏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高低而求索”等名句。因遭谗谄,屡遭架空,才调得不到发挥,后被放逐。终究投汨罗江而死。端五节就是为记念他的传统节日。
源于西域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此中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米国后有一支进入中原,改姓米。
【名流】
源于汪芒氏所改。防风氏在商朝为汪芒国(现浙江武康)。厥后嗣简化为汪姓。二源于以邑名为姓。春秋时鲁桓公庶子名满,受封于汪邑,厥后遂以汪为姓。
茅
【名流】
谈
【姓氏发源】
春秋时宋国戴公身后,宋武公司空继位。其支子(非嫡宗子)以王父(祖)的谥号“戴”为氏。二源于以国名为姓。春秋时有戴国(现河南兰考),后被郑国所灭。其族人遂以原国名戴为姓。
【名流】
庞统,字士元,德公之侄,道号“凤雏”,荆州襄阳(现湖北襄樊)人。官至智囊中郎将。与诸葛亮才干齐名。率众攻雒县,被流矢击中,身后被追赐为关内侯,谥曰靖侯。现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有庞统祠墓,为国度重点文物庇护单位。
【姓氏发源】
邵雍,字尧夫,宋范阳(现河北涿县)人,谥号康节。著有《天赋图》《渔樵问答》《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名流】
贝
贝青乔,字子木,江苏省吴县人,清朝墨客。鸦片战役时,曾目睹清当局败北,而写爱国诗篇,影响较大,著有《半行庵诗存》。
谈寿龄,清末无锡人,曾在淮安作幕僚,后官至四川夔州知府,离任后定居淮安。曾捐资创办谈氏东文学馆,传授日文和新学,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