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百家姓(4)[第1页/共5页]
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之子名衎,字乐父。乐父孙子后以祖父字乐为姓,遂有乐姓。
【名流】
【姓氏发源】
和岘,字晦仁,北宋浚义(现河南开封)人。自幼博览群书,宋初闻名词人。曾任太常博士。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名流】
【姓氏发源】
尧舜帝时有羲和为掌管六合四时之官,厥后遂有以和为姓。又说楚国人卞和发明“和氏璧”玉璞,其子孙后代遂以和为姓。
伍员,字子胥,春秋吴国大夫,军事家、策画家。与父亲兄弟三人在楚为仕,后楚王听信谗言,杀其父兄。伍员逃至吴国,帮手吴国,后伐楚报仇。吴王夫差灭越后,不听伍员谏,开释越王勾践返国,伍员因吴王信谗被杀,死前他预言越必灭吴,九年后,公然。
郝
【姓氏发源】
【名流】
【名流】
周武王第三子受封于邘国,世称邘叔,厥后子孙去阝旁为于,遂有于姓。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东海于公裔孙,随魏孝文帝南巡迁都中原洛阳后,改成于姓。三源于唐朝淳于氏,为避唐宪宗李纯名讳(音同淳),改成于姓。
【姓氏发源】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夏启部属巫师,属于以官职称呼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期间掌管卜筮;周王朝期间,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职官为姓,世代称卜氏。
周公的后嗣鲁献公之子仲山甫,因帮手周宣王有功,受封于樊国,人称樊侯,厥后子孙遂有以皮为姓。
元
【名流】
【名流】
【姓氏发源】
于
西周初年,姜子牙受封于营丘(现山东临淄),建齐国,先人以国名齐为姓。二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字齐子,厥后有子孙以王父(祖父)之字齐为姓。三源于西北少数民族所改。
尹文,战国齐人。哲学家,著有《尹文子》。与宋钘齐名,思惟对前期儒家思唯有深切影响。
春秋时,宋国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厥后子孙遂以邑名时为姓。
战国期间韩国君韩哀侯,将子诺封于平邑(今山西临汾市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相传姓平。
【姓氏发源】
时大彬,明末清初人,闻名紫砂四大师之一的时朋之子。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外型设想与铭记极有研讨。
【姓氏发源】
【姓氏发源】
邬彤,唐朝书法家,人称“寒林栖鸦”。擅写草书,师从怀素。
常遇春,安徽怀远人。明朝建国将领,生得体伟勇力,猿臂善射。元末曾插手叛逆,后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获军功。明洪武年间北征元上都,俘元宗王与将士万名。后于回师途中,暴病而卒。
【姓氏发源】
乐进,字文谦,三国时魏国曹操虎将。擅兵戈,投奔曹操,后跟从曹操讨吕布,攻张绣,战袁绍,多有军功。与张辽共破孙权。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郝隆,字仕治,东晋名流,博学驰名。官至南蛮府参军。“郝隆晒书”表示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峡石(现河南三门峡)人。政治家,官至相国。武则天、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三朝宰相。
【名流】
元(yuán)姓源出有五:一出自殷商元铣以后,世代相传姓元。二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魏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以后,以地名为氏。三出自拓跋姓,为鲜卑族的后代,至北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四出自复姓纥骨氏、是云氏所改。五出自玄姓,为北宋时为避建国天子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圣祖赵玄朗名讳,改姓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