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虎牢关前,关羽温酒要斩我》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18章 严把四道关,没毛病……[第2页/共3页]

蔡邕的神采有些庞大,

“咳咳……”

“华某并不体贴您与谁家的蜜斯又欢好了一番……实在,华某的意义是,君子是该知行合一的,既然蔡叔父您觉得诗文乃是小道,为何您本身却写了这个又写了阿谁?此中竟然另有颇多的淫词浪句……”

“呵呵……”

蔡邕愣在那边,不成置信地睁大眼睛看着华翔,

然后理直气壮地说道,

华翔轻叹了一声,

“……我听琰儿说,华雄你是读过书的?”

蔡邕放下了那卷竹简,面上是略微惊奇的神采,

蔡邕的面上有些许红润,开口解释道,

“不但是诗,蔡叔父您所做的文,甚么《青衣赋》、《协和婚赋》、《检逸赋》、《协初赋》……华某都曾看过的。”

“琰儿还说……你创作了前所未有的七言诗?”

“蔡叔父,华某固然不懂经学,但是对于您的观点,却并不敢苟同……”

华翔走到了蔡邕的面前,笑着说道,

“唉……”

“唔……”

“老夫的《青衣赋》,乃是年青时所做……并非是近年来的作品。”

……

“正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屋里的蔡邕和屋外的蔡琰都被华雄的一番话给震住,悄悄地在心中消化着他的观点。

“可惜自灵帝于光和元年设鸿京都学起,征招擢进了近千人的鸿都诸生……”

华翔呵呵笑了笑,便又持续说道,

蔡邕略有些遗憾地点了点头,抬起茶杯又喝了口茶,漫不经心肠说道,

屋里的两人聊到了此处,

……

“其二嘛……”

“蔡叔父,其实在华某看来,您地点意的并非是经学与书画辞赋之争,您地点意的乃是匡国理政。而华某以为,我大汉自灵帝以来,政局动乱、社会混乱、经济凋敝……这些与诗文又有甚么干系呢?即便不写诗不写文了,莫非这大汉的天下便能好起来不成?”

“蔡叔父,您的意义是……”

难不成我上辈子在图书馆,看过一篇名叫《蔡邕与鸿京都学的汉赋观》的学术论文,也得跟你本人汇报一下?

“老夫的意义?呵呵……”

随后传来的,倒是一首蔡琰极其熟谙的诗文,

华翔向着蔡邕摆了摆手,

“华雄呐,你看老夫这满墙的书卷,你可知经学一道广博高深……多少人穷尽了平生,都不过是只把握了外相罢了?”

“不如说是自灵帝以来,有太多不学无术之辈通过诗文获得了官身,这些人占有着朝中的显位,把持着朝政不说,还架空了因经学而得官的儒生们,使得那些本来该当通过经学得官入爵的贤夫君才落空了仕进的机遇……蔡叔父,您不就是这个,才站出来反对作诗作文的吗?”

“华贤侄,你的这个说法……”

“知行合一?”

“说实话……蔡叔父,华某对这些都是浅尝辄止,咳咳,实在也算不得看过……”

蔡邕伸手拿起了一卷竹简,信手伸展开来,一副怡然的模样,

“华某向来都觉得,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诗以言情、琴以养心……作诗作文本来也不是甚么小道,又何必非要将其与经学停止对峙呢?”

现在书房里倒是一片温馨,

并且第一次以“贤侄”这个词语来称呼华翔,

“这个……是的。”

……

蔡邕愣了一下,口中喃喃自语道,

“无妨,无妨……你且说说,你都看过些甚么册本?”

“哼……不然呢?”

他的话并没有说完,

“呵呵……”

在蔡邕重重的感喟声里,华翔的话语却还在持续,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