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之最风流》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8 遍观郡北(下)[第3页/共5页]

“朱紫有所不知。沈伯春有个女儿,几年前给了赵常侍的侄子做小妻。赖此之故,被郡里任为了铁官长。”

“甚么?”

老农笑道:“数百近千算得甚么?我阳城有一人,世为冶家,前几年又当了铁官长,繁华郡中,广有良田,徒附何止数千!县人呼其为:‘富比千乘沈伯春’。”

西汉外戚,汉元帝皇后的哥哥,汉成帝的娘舅,权倾一时的王凤也差点是以鄙俗没能活下来。“王凤以蒲月五日生,其父欲不举,曰:‘俗谚举五日子,长及户,则自害,不则害其父母’。其叔父曰:‘昔田文以这天生,其父婴敕其母曰:勿举。其母窃举之。后为孟尝君,号其母为薛公大师。以古事推之,非不祥也’。遂举之。”——孟尝君也是蒲月五日生,也差点没能活下来。

“如何答复的?”

“比拟之下,郡北虽也驰名流、士族,着名的却只要阳城杜氏,并且在杜密因党锢而他杀后,族中人才也渐残落了。”

荀贞点点头,见塾门仍然关着,他沉吟半晌,说道:“这里监门既不肯把话说完,那就算我们再去问他,估计也问不出甚么来了。”远处传来孩童的嬉闹声,他转脸看了会儿,对小任说道,“小任,孩子们没甚么顾忌,童言无忌。你去哄哄他们,看能不能问出些甚么来。……,叔业,咱俩去地里田间转转,去瞧瞧那座庄园。”

宣康甚是惊奇:“他的女儿是赵常侍侄子的小妻?这个我倒是不知。”天底下的赵常侍只要一个:中常侍赵忠。惊奇完了,他服膺取荀贞分派给他的任务——记录沿途见闻,把此事记在了心中,只等过会儿回到车上写下,复又转回话题,说道:“沈伯春冶铁世家,现在又管着郡中的铁官,公私兼营,类乎辜榷,富殖不敷奇。只是这庄子的仆人却又是那个?家中竟能有徒附数百近千?过个生辰,连县长吏都来给他祝寿?”

荀贞穿越以来最大的荣幸就是拜了荀衢为师。在荀衢门下十来年,他不但学文习剑,并且还常能听到一些国朝典故、四方逸闻、名流故事。这个产生在汝南郡的故事,就是他在五六年前听到的。

“是啊。‘虎毒不食子’。虎尚如此,何况人乎?里谚俗云:‘孤犊触乳,宠儿骂娘’。十月怀胎,生子不易,心疼孩子是父母的本性,只传闻过有不孝的后代,未曾闻过有不是的父母,而因贫苦,新息县的百姓却生子不养,亲手杀之,人间惨事莫过於此!贾公因严设轨制,令:杀子与杀人同罪。数年间,救了千数婴孩。人们都说:这些孩子是因为贾父才活下来了,生男皆名为‘贾子’,生女皆名为‘贾女’。”

荀贞说道:“老丈说的此人但是姓沈名驯么?”

宣康说道:“这庄子真是不小,比我们西乡高家、费家的庄子要大很多。瞧它这里边除了菜地、桑园、麦稻田,少说也能再住下几百口人。刚才忘了问问阿谁里监门,也不知这庄子的主家是谁?”

“久闻其名。”

“贾伟节当年与我族父六龙先生共师事许县太丘公,齐名郡中。是以,我家对他比较熟谙。多年前,我听我仲兄讲过一件他在任汝南郡新息长时做过的事儿。”

荀贞整了整衣袍,欲走,又感觉似有些甚么东西在胸中翻滚,转回身,扶着树,望向前边的农田,郊野无垠,翠绿如海,里落、庄园漫衍此中,点点的农夫繁忙其间。他说道:“如此膏腴美田,民不能聊生。贫者杀子,繁华者锦衣玉食。一乡当中,十几个里的里民凭借丁氏,百口为奴为婢。沈伯春富比千乘。……,郡北百姓糊口不易。叔业,你晓得我在想甚么么?”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