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之最风流》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71 初见一龙(上)[第1页/共2页]

有个成语叫“纪群之交”,讲的是孔融先与陈群的父亲陈纪订交,后又因与陈群交友,因此改视陈纪为长辈的故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加纪拜。(陈群)由是着名”。

陈寔与天下名流订交,孔融、华歆这些厥后的大人物都是他的长辈,死的时候,“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

“鄙人北海管宁。”

钟繇的曾祖父钟皓也当过郡功曹,一产业中,两代执掌一郡人事,受他们恩德的郡吏多了去了。并且钟皓博学诗律,传授过弟子千余人,这些弟子现在很多都在本郡退隐,或者在外郡任官。既有故吏,又有弟子,人脉这么强大,也难怪钟繇不到三十就当上了本郡功曹。

想到这里,他不觉傲视,看了看安闲立在华歆身边、浅笑不语的陈群,又往堂内看了眼跪坐太守之侧、高踞诸吏上首的钟繇,又想道:“陈、钟二人之以是能名看重史,成为一代重臣,固有他们本身才气出众的原因,但何尝不也是因他们家世明显、弟子故吏浩繁啊!”

补上蒲月十号的。

荀贞穿越已久,对这个期间非常体味。

“鄙人平原华歆。”

华歆和邴原、管宁相善,皆驰名州郡,被时人称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刚才的那些士子,如辛毗、枣祗,荀贞都是晓得的,不过若论其“熟谙度”,还是面前这三人、精确点说,是华歆和管宁两人他更“熟谙”一点。——宿世上学时他学过《管宁割席》的故事,讲的恰是华歆和管宁的故事。

华歆、管宁、邴原三人谦善说道:“‘一龙’如此,都是村夫抬爱。歆(宁、原)等才朽学浅,难配此称。”

夸完了荀贞,他又笑道:“今府君行春足下乡中,君为有秩,是为地主,不能阔别,歆等不敢喧宾夺主,君如有事,就请回堂上吧!”

荀贞回身,正要迈步回堂,院外有人来到。

“鄙人北海邴原。”

荀贞怔了一怔,很快反应过来,固然受诧异怪,脸上还是风俗性地保持谦恭的笑容,恰当的加上了一点钦慕之色,说道:“但是被称为‘一龙’的三位贤人么?”

世人很给他面子,都道:“君自请回。”

他深知,钟繇、陈群,乃至华歆、管宁、邴原如许的人都是他不能比拟的。这些士族后辈或出身崇高,或少年景名,很多人年纪悄悄的就能获得州郡的保举,有的被征入朝中,有的担负郡县右职,退隐对他们来讲是很轻易的,大多才高气傲,非是乐进、时髦如许的寒士。他能够用恩德来打动乐进、时髦,把他们招至部下,但对钟、陈诸人,他独一但愿的只是能获得他们的承认、赞誉,再通过他们的嘴,让州郡里的士族都晓得他的名字。——在没有科考的期间,只要有了“名声”,甚么事情都好办了。华歆、管宁、邴原三人千里迢迢的来颍川,来许县肄业於陈寔门下,不就恰是为了求名么?

能够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包含荀悦叔侄和陈群在内,在场的士子多是来自郡治阳翟以及襄城、颍阴、许县这些间隔阳翟较近的县。除了他们外,另有三人。这三人却竟不是本郡人,而是来自平原和北海。他们年事相仿,都是二十出头,站在陈群的身边。

荀贞暗自称奇,心道:“‘管宁割席’里说,华歆和管宁同席读书,有朱紫过门,宁读仍旧,歆则丢下书出去旁观。管宁因与割席分坐,说:‘君非我友’。听这故事的意义,华歆像是个趋炎附势之人,但本日观之,他高雅有礼,去处有度,言辞便当,能替人着想,却半点儿也不似个俗气的人啊!”院中的这些士子虽都对荀贞感到猎奇,但刚才见礼说话的时候,此中也有好几个都表示出了狷介、高傲的姿势,这华歆高雅有礼,倒是半点也无清傲的表示。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