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最后的麻痹[第2页/共4页]
第三明见这老卒眼神不定,有吞吐之意,问道:“你为何支支吾吾?莫非荀君还说了别的话?”
……
刘德还想说些甚么,荀贞不耐烦再听,脸上还是是云淡风轻的神采,按几起家,对世人说道:“既然这几天乡中无事,我也恰好回舍中歇息一下。你们各自散了吧。”不等刘德禁止,提剑出堂,沿着青石板路走出院外,转去后院。
第二更。
――荀贞记得,这个小吏就是他正旦前临走时召见的两个佐史之一,名叫刘德的,乃是专职听讼的一个吏员。他饶成心味地瞧了他几眼,问道:“那个求见?”
一个带头的小吏答道:“前日高素遣人来了寺中,问荀君返来了没有。除此以外,并无他事。”
“荀君倒没说别的话,小人从舍中出来时,荀君的侍从们跟小人说了一句话。”
第三兰懒得想,固然坐下了,怒发冲冠,按刀叫道:“阿兄,管他为何回绝?既然他不给我们脸面,我们也不必再给他脸面了!想咱第三氏素乃乡中大侠,远近的豪桀豪杰谁不敬咱家三分?本日却被他将咱家的脸面尽数落下。大丈夫不成受辱!你便允了俺带人去将胡/平救出吧!俺只要半天,就必能把他抢出,顺带将那杜买、陈褒尽数杀了,一雪此耻!”
荀贞听不清楚他们说的甚么,但心中了然,此必是他们传闻了胡/平被捕拿一事。本来西乡就只是一个乡,就算是一个比较大的乡,也只是一个乡罢了,动静通报得很快,加上第三氏乃本乡“巨擘”,而凡能在官寺中为小吏的也都是有点背景的,以是他们晓得此事并不奇特。
“放了?”荀贞笑了笑,没有答复这个题目,说道,“你现在就去繁阳,教君卿、阿褒过来见我。待我问清了以后,明天一早就上书县中,请县君定他家之罪!”
这个四十多岁的佐史放低声音,又说道:“十五年前的那件事,你们还记得么?第三氏剽悍轻死,门下尽多死士、剑客,荀君如果一意孤行,怕终究也会落个那般了局!你我身为下吏,当为上官着想,诸君,要不然我们齐去后院舍中,劝一劝荀君?”
堂下的小吏们虽因“尊者”在上,不敢说话,但是在听了荀贞的回绝和刘德的此句话后,都忍不住目光交换,最后又齐齐把视野尽数都投注在荀贞的身上,却只见他神采如常,端坐榻上,一手抚弄放在案上的长剑,一手摸颔下短髭,仿佛很淡淡地看了刘德一眼,然后听他答复说道:“你说的对。今我为乡中有秩,今后治乡的确需求多靠乡中大族互助,只是我明天确切乏了。……,如许吧,你去给他说,就说等我洗去风尘后,他日必定会亲身登门拜访。”
一个四十多岁,留了一部髯毛的佐史叹了口气,说道:“这第三家称雄乡中百余年,又岂是能轻易拿下的?荀君虽出身王谢荀氏,但在我们西乡倒是个外来者,怕是斗不过第三家的。”忍了忍,终究没忍住,又说道,“想那前任乡有秩谢君,发展本乡,其族也算乡中大族了,但是对第三氏不也是各式容忍,百般让步?何况荀君一个外来之人呢?”
第三明心中一松,想道:“果如我之预感,这荀贞不过是为敲一笔钱、出一口气罢了。他是城中王谢的后辈,又得县君的赏识,能不获咎还是不获咎的好。给他点钱不算甚么。”笑道,“你奉告荀君,他的意义我都懂了,彻夜必将酒钱送来。”坐回辎车,吱吱呀呀地分开了。
“高素遣人来过?说了甚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