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祭祀族宴[第3页/共3页]
荀贞从五年前开端插手这个活动,头一年的时候也曾想上去尝尝,但在听了登台诸荀的讲经、相互辩难后,当即就撤销了这个主张。就不说长辈,也不说族中平辈、长辈中的杰出者,如荀悦、荀祈、荀彧兄弟、荀攸等人,只战役辈中那些名声不显的族兄族弟们比拟,他也差得太远了。以是,积年来,他向来都是在院中旁听的份儿。本年也不例外。
这敬酒的挨次是“幼年者为先”,从小者开端。
荀贞把高丙送到里门处时,诸荀已经到齐,齐齐看来。
坟地占地颇广,在坟场最前有一个祠堂。
荀氏的这个正旦辩经活动就是由此而来。在辩经的时候,亦仿照光武天子故事,胜者夺败者之席。光武天子此举,极大地刺激了帝国高低读经、学经的热忱;荀氏的这个仿效,也极大地激起了本族后辈好学向上的民风。
荀氏现有两大支,一支是荀淑一脉,即“八龙”及其子侄;一支是荀昙兄弟一脉,即荀衢及其子侄,其他的都是小支小家。
荀贞不敢迟误,送走他后,在人群中找到荀衢、荀祈、荀攸等人,忙走了畴昔。
荀衢家不算高阳里诸荀最富的,但职位尊崇,仅次荀绲,并且家中的处所也够大,充足全族人同饮同食。遵循风俗,族宴是男女长幼都要插手的,只姓荀的就百余人,加上他们的祖母、母亲、老婆、儿媳,乃至孙媳,只要能来的都来了,二百多人堆积一院,满合座堂。
两汉人视死如生,祭祖流行。古之祭祖多是庙祭,而从春秋战国以来,墓祭就已渐成民风,至今更是遍及。“古礼庙祭,今移墓祀”。既然是“墓祀”,就要去坟场前祭奠。
他们近百人,有老有少,有车有马,一个个都是长衣博袖,衣带飘飘,走在路上,招惹了很多行人的目光。有熟谙的,给身边人说道:“这是高阳里的荀氏要出城去祭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