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荀攸之志[第5页/共6页]
荀贞笑道:“不必你说,我也晓得。”
只是有一点想不通:“客岁,因上禄令和海的上书,党锢自‘从祖’以下皆得解释。从祖,即从祖祖父,祖父的亲兄弟。荀氏族中今受党锢的是荀昙、荀翌二人,他两人虽已皆没,但并没有获释,也就是说,‘八龙’一脉的文若诸人从客岁起能够开端为官,但公达乃荀昙之孙,却又怎得解锢?退隐为吏?”
……
荀攸从案上漆盘中捡了枚青豆,丢入嘴中,举起方才温好的酒,一饮而尽,亦了望林外,只见沃野青苗,里聚星罗,叹道:“如此江山,如此江山。……,如果真能如贞之所言,假定有一日,朝廷解我党锢。我必提三尺剑,登天子堂,与豪杰谋,为天下除害,还海内晏然。”
荀攸秉承荀氏的家教,不以家世傲人,亦敛袖行礼。
荀贞倒是能了解“天子”一二,想道:“‘天子’立鸿京都学,当然有他小我爱好的启事,也有受阉宦鞭策的原因,但今之察举,流弊多多,或为豪门所荐,或为世家相互推举,所很多非人,对朝政、处所无助,徒增豪门、世家的权势罢了,而又朝堂之上寺人掌权,士大夫多结朋党,处所上的豪族权势亦越来越强大,民谣云:‘州郡记,如轰隆,得圣旨,但挂壁’。
他们又是骑马、又是乘车,兼有乡吏前导,阵容不小,这类景象在乡间是很少见到的。早有认得荀贞的乡民腿快,跑去竹林四周的两个里中,告之了本地的里长、里父老。以是,当他们到时,竹林外已有十几小我躬腰相迎。荀贞升任乡有秩后,还没有如何下到诸里,不认得这些人,前边带路的小吏来到他的马下,低声先容,说:这是某里里长、那是某里里父老。
荀攸是正统的儒生,对此很不满。
本日气候颇暖,阳光亮媚。竹林在二十里外,荀贞、文聘诸人骑马,荀攸乘车,一行人在那两个佐史小吏的带领下,经官道、转乡路,过了四五个里聚,来到林外。
荀贞的本意是带着荀攸、文聘来玩耍,他们都是自家人,也能玩儿得纵情,俄然多了这么好些个村夫,不免感觉拘束。他初来上任,正重名声之时,却也不能直言将他们赶走。如此一来,说话就有些寡淡有趣,有一搭、没一搭的。
孝廉的员额,最后是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到本朝和帝永元四年、五年间,也即八十多年前,和帝采取了司徒丁鸿与司空刘方的建议,改成按人丁比例察举,诏令郡国人丁二十万举孝廉一人,每二十万人保举一个孝廉,今后遂成定制。再厥后,为了优抚遥远的郡县,又在永元十三年下诏,答应幽、并、凉三州的缘边郡,凡人丁十万以上者,也能够岁举孝廉一人,以广边吏、边民的仕进之路。
1,庠序。
荀贞令阃在温酒的乡吏把屏风往风来处搬了一搬,紧了紧衣衿,心道:“我说‘望尘莫及’四字时,可真没想到赵咨和曹暠。”见荀攸一副调笑模样,又想道,“公达能从一个望尘莫及想到赵咨,又从而想到‘若府君果擢用於我,必将你保举’,看来,他此次见府君很有收成。”
荀贞笑道:“百石少吏,敢与项王比拟?‘霸王’二字,太也沉重。公达,这三重席多数是看你的面子。没见刚才听到你的名字后,村夫们都是多么敬慕神采?你荀公达足不出县,名传州郡,便连乡野之人都对你崇仰有加,佩服不已,我是望尘莫及。”
他扭脸看了看坐在一边儿的文聘,又看了看跪侍温酒的小吏以及披甲执刀、侍立在帐外的董习诸人,笑道:“公达,现在不是在仲兄家里,也并非族中辩经、论政之时,我们只是出来玩耍的,你又何必说这些败人兴趣的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