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第2页/共2页]
严绍一向都很清楚汉朝这些世家有多富有,但在亲身去了一趟甄家后,他才发明本身真的小瞧了这些人。
糜竺对刘备虔诚不假,但这年代的世家还是以自家的好处为主,糜竺也不例外,在糜芳和家属中的几个长老劝说下,也就同意了这一打算,将家中的一部分人手和财物交给了糜芳,让其迁徙到邺城去。有糜贞的顾问信赖将来不管如何,糜家都不会破败了。
原有的冀州军在先前的战事中根基被打残了,剩下的并州和幽州也有近似的环境,青州要好一些,但在占有河北的过程诽谤亡也不算小,何况另有厥后与曹操和刘备的交兵,几次三番的,丧失绝对不算小。
这些世家的权势大不假,但也大不过严绍,对糜家的到来也只能是捏着鼻子默许了。
因而严绍深深的明白,为甚么这年代的诸侯都喜好找世家联婚了。
这年代的世家都喜好分摊风险,比如说荀家就把手底下的人分到了袁绍和曹操两家去,如许不管将来哪一家得胜了,荀家都会成为胜利者,现在的糜家也是如此。
不管如何,有这些世家的东拼西凑,严绍也凑够了三百万斛的粮食,外加一系列的军用物质,乃至还包含了百余匹战马,燃眉之急获得了极大的减缓。
有了甄家的经历,让严绍对借粮乞贷开端上瘾了,冀州本地的其他世家无法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捐助了一些,跟甄家比必定未几,顶多也就是几万斛,对这些世家而言九牛一毛的程度。当然,就算如此被人薅羊毛还是让他们感觉有些心疼,他们和甄家可不一样。甄家有个甄宓在严绍的后宫内里,不管情愿不肯意,两边都属于同一阵营了。他们也情愿对严绍供应些支撑,如许等将来严绍得胜,不管是做个搀扶汉室的权臣还是干脆本身当天子,都会记得甄家的好处,现在的投资来日必然能获得更大的回报。他们不一样,纯真就是被人薅羊毛的罢了。
幽州也是三万兵马的份额,不过这批兵马中的大部分到不是用来南下的,而是为了防备北边的游牧民族。
除了大肆犒赏皋牢民气外,另有一件首要的事情就是编练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