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琴音悠悠[第2页/共3页]
也恰是是以,徐庶促进二人见面,才没有费上上多少周章。
小城则是秦汉期间安邑作为河东郡郡府,在大城城圈内兴建。
“殿下……殿下……”满脑筋都是要窜改蔡琰运气的设法,刘辩一时之间竟在脑海中编织起了各种搅乱婚事的场景,一曲已然弹罢,蔡琰轻唤了他几声,他才愣了一愣,从遐想中回过神来。
可身在深闺,她已然是传闻过刘辩的名声。
“四百年来家国,八千里地江山。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兵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促辞庙日,教坊犹奏拜别歌。垂泪对宫娥。”望着光辉的阳光,刘辩想起了南唐后主的一首词,稍作了些窜改,背对着蔡琰,念了出来。
轻柔的风儿从高台上掠过,撩起少女额前的秀发,颤栗着她襦裙的衣摆。衣摆随风翻飞,素白的襦裙如同一朵活动的浮云,素雅中带着几分安好。
“最是仓促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理歌!”将这一句连着吟了好几遍,蔡琰幽幽的叹了一声,轻声向刘辩问道:“殿下但是暗指董相国废殿下为弘农王一事?”
身为世族家的女儿,蔡琰家教极严,与平凡人家的女子比拟,她要少了很多与外界打仗的机遇。
安邑城,分为大中小三个城圈。
这句话问出口,蔡琰蓦地间觉悟过来是说错了话,俏脸通红,赶紧把头低了下去。
大城乃是战国期间,作为魏国都城而建,在大城当中,环环相扣,有着中城与小城两个城圈。
到了高台下方,刘辩翻身跳上马背,站在台阶前,抬头望着台上正抚弄着瑶琴的少女。
听着美好且满载着感慨的旋律,刘辩心中已是悄悄做了决定,如果此番不能胜利压服蔡琰放弃卫仲道,他便会领军杀入卫家,即便是落个伤害贤能的名头,也定要将这泰初绝伦的才女从水火当中救出!
“如此奴家便为殿下抚上一曲!”刘辩已是承认琴艺不精,蔡琰也不好勉强他将词改成琴律,并且刘辩又已说出请她为词赋曲,她也不好多做推让,因而向刘辩福了一福,端坐在矮桌边,焚上一炷香,向那瑶琴拜了拜,将香插在桌案上的小铜鼎中,这才将手指按在琴弦上,悄悄拨弄了一下。
“哦?”蔡琰如此一说,刘辩微微歪着头,脸上带着一抹非常猎奇的神采,向她问道:“女人为何有此一说?”
让她感到不测不已的是,刘辩并没有因她揭开当初的伤疤而暴怒,反倒是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点了点头,语气轻柔的说道:“佞臣废帝,乱世伊始。事情已经畴昔好久,不过总有一天董卓会因当日的定夺,而自尝苦果罢了!”
美好的琴音,带着几分哀怨、带着多少忧愁,在高台上飘零着,伴跟着琴弦的颤抖,一首绝美的琴音在刘辩的耳边反响。
纤长的手指悄悄拨弄着琴弦,一曲婉转的旋律,在高台上久久缭绕。跟动手指拨弄,琴弦中腾跃出的音符,时而如同滚珠落玉盘般清脆爽耳,时而又好似山泉淙淙般清爽高雅。
抚弄着瑶琴,蔡琰神采持重,娇弱的身躯中,此时好似蕴满了力量,她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的清楚,那么的动听心弦。
她好似并没有留意刘辩厥后讲的是甚么,菱角形的檀口中,还在低低吟哦着刘辩方才念出的那首词。
词牌这类呈现于隋唐,而昌隆于两宋的格律,对糊口在东汉末年的蔡琰来讲,自是一种极其新奇的地点。
以往刘辩看过的书中,所描述的蔡琰都是生射中满载着悲剧的才女。嫁给卫仲道,夫君倒是个短折的死鬼,厥后又被掳到了南匈奴,做了匈奴左贤王的女人,直到曹操将她赎回,才算是回归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