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徐庶论天下[第2页/共3页]
心内虽不对能在陶家庄找到村民抱有但愿,可徐庶嘴上却并没有说出来。刘辩曾在那边住过些日子,每当提起陶家庄,他的眼神中也会闪过一抹沉沦,那边应当是给过他回想的处所。徐庶不肯也不能在还没达到陶家庄的时候,就生生的把刘辩的回想击碎。
徐庶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陶家庄间隔洛阳太近,现在董卓大肆迁徙洛阳四周人丁,陶家庄也在洛阳范围以内,是否被董卓军袭扰,尚不清楚。
“水车还在转着……”从刘辩的语气中,前去探查陶家庄环境的兵士听出了无尽的大怒,他躬着身子,连头都不敢抬一下,对刘辩论道:“村庄里栽种了很多庄稼,庄稼长势很好,地里并没有杂草,可见他们被抓还没有多久。”
“再探!”传闻陶家庄的村民被抓走没有多久,刘辩眉头紧皱,对那兵士说道:“奉告统统探路的将士,让他们务必找到陶家庄村民地点的位置!”
“快!我有要事向殿下禀报!”就在刘辩望着黑黢黢的帐篷顶,想要把心内浓厚的不安遣散,安安稳稳的睡上一觉时,帐别传来了一阵短促的马蹄声,跟着马蹄声越来越近,一个男人的声音传进了刘辩的耳朵。
“殿下!”正站在虎帐外口望着大山,刘辩身后传来了徐庶的声音。
“殿下……”见刘辩向他行此大礼,徐庶赶紧上前,双手托着刘辩的手腕,将他扶了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打动说道:“殿下贵为万金之躯,尚能不耻下问。更兼以天下百姓为首要,大汉社稷光复,指日可待!”
落日斜下,余晖铺洒在群山之间,橘色的光芒映照在刘辩和徐庶的身上,在俩人的身后,拖出两条长长的身影。
“董卓祸乱朝纲,导致天怒人怨,且与殿下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扭头看着刘辩,徐庶对他说道:“此人必除!当日董卓废黜殿下,改立陈留王为帝,独一冀州袁绍与卢植二人勇于直言反对,袁绍更是当庭与董卓拔剑相向,此人临时能够凭借!而河北公孙瓒,为人奸猾,向来是见风使舵,如果好处充足,殿下也可前去缔盟,只是要时候防备!”
“殿下只说到其表,却未说到其里。”徐庶摇了点头,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说道:“外戚、宦党做强,乃是朝纲不振,导致他们有机可乘!”
“外戚与宦党乱政,导致朝纲沦丧!”徐庶的话说到这里,刘辩轻叹了一声,点了一下头,接着他的话说道:“将来本王定要整饬朝野,根绝外戚与宦党参政!”
双手枕在脑后,刘辩仰躺在帅帐中。一支已燃烧了大半的火烛,在钻进帐内的轻风下,燃烧着一抖一抖的火苗。
沉吟了半晌,刘辩点了点头,扭头朝着西南边看了畴昔,对徐庶说道:“再往前三十里,有处叫做陶家庄的村庄。本王与王妃曾在那边住过些许光阴,此处离洛阳甚近,或可刺探到关于洛阳的动静……”
“殿下!”一骨碌坐了起来,刘辩正要起家朝帐外走,内里传来了护帐亲兵的声音:“起初派往陶家庄的标兵返来了……”
亲兵应了一声,没过量会,一个兵士在两名护帐亲兵的伴随下翻开帐帘走了出去。
徐庶扭过甚,望着四周的群山,轻叹了一声说道:“洛阳北依邙山、南临洛水,东接嵩岳、西靠秦岭!大山苍苍沃野千里,可谓天赐宝地;洛水荡荡水丰物美,乃是绝世佳水!自光武复兴以后,繁华百余年,历经十二帝,可为何到了现在倒是一派冷落、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