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群英风云录》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程昱传(一)[第1页/共3页]

建安八年(203年),程昱纠合一伙山间公众及逃亡之徒,得精兵数千人,因而引军与曹操会师黎阳,讨伐袁谭、袁尚。曹操使李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和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断绝水道,曹操对李典、程昱说:“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李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懒惰之心,击之必克。”程昱亦觉得然。遂北渡河破高蕃,水道得通。二袁破走后,程昱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落空徐州,前来归附曹操。程昱劝曹操杀刘备,曹操不听。

曹操没有军粮的时候拿人肉给曹操供应军粮,是个狠角色。

直至朝议结束后,曹丕分开议堂,特地引见程昱,向其扣问:“您仿佛言犹未尽?”程昱方才表示:“所谓‘能够自行下决定’的轨制,是指面对临时之急,需求尽速立定决策的时候,才气够实施的。现在反贼已经被贾信礼服,此事不会突发过分急剧的异变。是以老臣才不但愿将军急于自作主张,做出独裁的事情。”曹丕这才明白程昱的苦心,叹道:“程君真是考虑得非常殷勤啊!”他立即将河间叛变一事向曹操交代,曹操经居府长史国渊的进劝,公然命令不诛降者。曹操还都晓得来龙去脉后,非常高兴,向程昱说:“程卿不但止明于军事计略,亦长于措置别人父子之间的事情。”

建安五年(200年),程昱迁为振威将军。当时袁绍在黎阳将移兵南渡,而程昱却只要七百兵守着鄄城,曹操晓得危急,命人奉告程昱,欲加二千兵前去鄄城助守。程昱不肯接管,说道:“袁绍拥兵十万之众,自发得所向无前。他若见我领兵少,必不敢等闲来攻。但如果增加了我的兵士,过量则不成不攻,要攻之必克,只会两损其势。愿公不要思疑!”曹操从之。袁绍闻程昱兵少,公然不敢进兵。曹操闻其事,向贾诩道:“程昱的胆略,超越孟贲、夏育啊。”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时,程昱为卫尉,因与中尉邢贞争威仪,遭到夺职。

攻取荆州后,中原之地大抵安定,曹军权势逐步扩大。一次,曹操抚着程昱之背说道:“当初兖州之败,若非服从你的战略,我又怎能够来到这里呢?”程昱答道:“所谓‘满足不辱’(出自《品德经》第四十四章,指一小我只要晓得满足,就不会因为过份的贪婪而获得屈辱的结束),现在是我激流涌退的时候了。”因而正式表示今后缴还兵权,阖门不出。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调派刘备至徐州截击袁术,程昱与郭嘉向曹操道:“明公前日不撤除刘备,现在更向他借兵,他必然会有异心的。”曹操悔怨,但已追之不及。公然,袁术病身后,刘备去到徐州,杀车胄,举兵背反曹操。

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东汉前期至三国期间曹魏谋士、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改名程昱。曾于东阿带领公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今后为其出谋献策、交战四方。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征讨韩遂、马超时,曹丕留守,又使程昱参知军事。等时田银、苏伯即是河间作反,曹丕遣将军贾信征讨。叛军中有千余人请降,朝中大臣皆以为应遵还是法,尽诛降军,程昱却说:“之前之以是要诛杀投降者,是因为当时势势动乱,天下大乱,攻打贼人时采纳‘围而后降者不赦’的目标,目标在于向别的乱党显现不尽早投降的结果,让统统仇敌都感到惊骇,未围先降,那今后用兵便不需求动辄围城。现在天下情势大抵已经安宁,并且今次的战事是产生在国土以内,这些都是不成气候的贼众,杀了他们也没有能够请愿示惧的处所,落空了以往诛降的战略意义。是以我以为这些降兵不成诛杀;即便要诛杀他们,也要先扣问曹公的定见。”但是当时的大臣都说:“军事方面我们能够自行下决定,毋须事事向曹公启奏啊!”程昱闻言后,不再作出回应。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