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我要的是统兵权[第1页/共2页]

“两位大人若真故意代为向朝廷奏禀,那就再多提一点,当今之世没有人比我更加体味燧发枪这类兵器,体味它们的战术,以是我但愿能亲身为朝廷练习一万精兵。”

师爷更别提了,当韩东时提出要求之时,他恨不得能冲上去捂住本身大人的嘴。

师爷等人听得云里雾里的,不过也看出来,朝里这两个大官儿,对自家县令搞出来的东西非常对劲。

长孙无忌觉得韩东时官职太小,并不明白朝廷的端方,直接提示道:“韩东时,你可晓得这即是直接向朝廷索要军权!”

在场的差役开端时并没成心识到此事的敏感性,只感觉兵器既然是自家县令大人发明的,那么大人提出的要求也是顺理成章嘛。

李世民深知想要让统兵大将阐扬才气,作为远在长安的天子绝对不能多加干与,他向来没有给李靖与北线将领设置任何时候限定。

“朝中有哪位大人哪位将军真正体味燧发枪,除了精准度需求通过麋集阵列弥补以外另有何缺点?需求如何改进?需求何种战术弥补?”

韩东时浅笑道:“大人莫不是觉得有了鄙人所献的战术,就真的能在疆场上批示火枪军队杀敌,莫不是觉得获得了这几支试制的燧发枪,就真觉得获得了完整成熟的火药兵器?”

而长孙无忌则带着几分含混之色,似是不满,又带着几分寒意。

凭着李世民的声望和魄力,只要他点了头,回朝廷以后,哪怕有大臣上书反对,也没法再窜改成果了。

“如果朝廷还能调拨充足的工匠和矿石,旬月以内,我就能制出充足的燧发枪以及一支精锐火枪军队。”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听他这么说,微微一笑,感觉韩东时固然狂了点,但好歹还是明白事理,与那些儒士中的“狂生”并不不异。

李世民经常以史为鉴,岂能有忽视处所官吏直接掌军的风险性?

如有体例早日击败突厥,消弭这个北方大患,哪怕对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而言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韩东时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疆场之上,影响身分非常多,何人敢言必胜?”

他所说的两件事,这段时候以来都成为李世民的芥蒂了。

韩东时悠然道:“这就是技术的可骇,火枪之术,把握火枪的军队,本就是足以窜改全部疆场的,这位大人倒也有自知之明。”

疫情还能依托着韩东时想出来的体例,但是北方战事,没有人能想到何时真正结束。

李世民淡淡地辩驳道:“依你所说,既然能助我大唐军队的是火枪兵器,只要你把制造之法献于朝廷,那何必还要由你这个没有疆场经历的文官统兵呢?”

“大人无妨把我大唐军中名将全都请来,让我与之相互对辩,到时何人最合适练习新军,把握并改进燧发枪,也就一目了然了。”

长孙无忌被他一句话气得差点儿背过气儿去。

韩东时竟然敢当着他们两个“钦差”的面儿,直接提出这类过分的要求。

李世民稍稍和缓了态度,也提示他道:“你乃文官,好好帮助朝廷管理处所才是本分,如果处所官吏随便手掌军队,岂不要重蹈军阀混战的局面?练习军队之事,交给朝中将领便可。”

长孙无忌这么油滑的人都忍不了了,语带几分讽刺隧道。

“你口口声声说要为大唐分忧解难,却又想紧紧把持将来新军的统兵大权,用心如此,只怕朝廷也是不得不疑啊。”

他们岂会晓得,韩东时可没当他们是“钦差”,直接就是认出了李世民的身份,才用心如此说的。

“韩东时,你方才说甚么?”

在大唐之前,从隋末争霸到南北朝,处所豪雄掌控军队最后背叛,乃至各大权势相互攻伐之事太常见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