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划时代的燧发枪[第1页/共2页]
韩东时所说的齐射在疆场上并不算少见,此中的事理也非常易懂。李世民很轻易就能设想到那种场面。
“韩县令未曾上过疆场,或许并不清楚,如果在二三十步的间隔上,都没法包管兵器的准头,恐怕它难以大范围采取。”
长孙无忌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也想到了,假定他们畴昔纵横疆场之时,俄然碰到了如此一队……呃,枪兵?那么玄甲军必受重创,结果不堪假想。
非论是它的能力,还是射击之时节俭力量,乃至是那种庞大的声响,在疆场上都能起到庞大的感化。
现在,他们已经完整承认了韩东时发明的燧发枪的疆场代价,何况他还亲口承诺,这类兵器后续另有庞大的改进潜力。
“万一仇敌冲锋在前,我军弓手却没法有效杀伤仇敌,他们恐怕来不及换上近战的刀盾士卒,很轻易被仇敌一鼓作气地冲过来,杀散我军阵型。”
李世民自傲地一笑:“但说无妨,只要我们二人承认,就有绝对的信心能压服朝廷。”
长孙无忌好笑地摇了点头:“韩县令,我记得你的经历之上,没说过你曾上过疆场啊,也晓得战术应用之法?”
“燧发枪?好古怪的名字……”
“此事……很有事理啊,并且你这燧发枪相对于弓箭另有个上风,那就是只覆盖一道平面,不需求考虑仰角射出弓箭的覆盖面。”
可惜自他们熟谙韩东时以来,他每一样事情都不在“常理”当中。
不过想想现在不能透露身份,并且这类兵器也是人家韩东时本身搞出来的,他顿时说不出口了。
“但是,天下间真的存在完美的兵器吗?它的改进潜力远赛过目前军中兵器,别的另有更合适的战术共同,足可令之在疆场上称雄!”
韩东时并没有颓废之感,仍然胸有成竹,仿佛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质疑早就在他的算计当中。
要晓得,长孙无忌绝对不是一名浅显的文臣,一样是自幼习武射箭,并且在隋末争霸之时,他一向跟从着李世民南征北战。
李世民本身就组建过天下闻名的“玄甲军”,恰是可骇的重甲马队,在疆场上何尝一败,以是李世官方接以燧发枪的能力与玄甲军的重甲停止对比。
韩东时微微一笑:“口说无凭,既然草靶都抬过来了,不如两位大人亲身上手操演一番,我们边操演边申明,如何?”
“某虽未曾参军,但二位大人一看就久经军旅,只要听我申明战术战法,天然能分得清是否好用,对吧?”
他对于燧发枪的操纵,绝对是遵循韩东时的要求停止的,不会呈现偏差。
李世民利用的燧发枪不但射中了草人,并且直接把草人的脑袋轰烂,显现出惊人的能力。
长孙无忌的枪丸却直接打偏,轰在了墙上。
以是,他对韩东时的质疑按常理来讲还是挺有事理,是对大唐军队卖力的表示。
李世民也很能想得开,作为亲身批示多次典范大战的统帅,他更看重实效,叫甚么名字还真不首要,随韩东时欢畅便好。
换成李世民本身,也会更加信赖他在疆场上利用多年的弓箭。
李世民本来非常欣喜,但是看到长孙无忌的“变态”表示以后,也敏捷沉着下来,神采有些凝重。
两人的姿式差未几,但是成果却大相径庭。
长孙无忌甚是不平气地握着燧发枪揭示给韩东时:“这是如何回事,我明显是按你所说的体例操纵,如何连戋戋三十步外的草靶都射不中?”
如此看来,韩东时所假想的燧发枪队一旦成真,足以对疆场上统统的重甲兵种都形成庞大的杀伤力。
他方才真的很心动,这类能力刁悍的长途兵器,若能大范围设备军队,任何重甲的敌军再不敷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