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战情[第1页/共3页]
全部韩家高低,会闲得没事递信给她的没旁人,令容瞥了一眼,游移着拆开,揪出信笺一角,公然是韩蛰的笔迹。她有点踌躇,觑向宋氏,宋氏笑意温婉,“是谁写的?你先瞧瞧,我去前面亭子等你。”
但是行军作战,能摸清阵势、料定民气,却难敌天时。
想起相府厨房里四溢的香气,压着的唇角又忍不住牵起来,内心跃跃欲试。
令容回府后拜见杨氏,这才得知岭南战事。她对陆家和韩家的过节并不知情,从杨氏言语神情来看,这回兵戈,韩蛰的处境怕仍颇艰巨。
令容微咬红唇,笑而不答。
锦衣司在岭南虽难压地头蛇,韩蛰运营已久,对各处阵势倒也摸得清楚。
韩蛰受命南下,手里只握三千精兵,江阴陈陵自顾不暇,能分出的兵力有限,倒是曹震看着宋建春的面子,分了八千兵力给他,另派两员虎将帮手。
宋氏便抚她发髻,语声和顺,“他忙成那样,能抽暇修书给你,还是惦记取的。方才外头递信出去,你哥哥又要随存静去岭南,这趟出去,还不知何时会返来。”
这万余兵力跟岭南数万驻军相较,不占半点上风。
金州属蔡源中节度,那位军权在握,辖内各州赋税多数扣在手上,在这朝廷不敢擅动节度使的世道,也是巨富高门。
宋姑将家书递来, 蜡封以外空无一字, 递信的人却说得明白,是给少夫人的。
陆秉坤痛失爱子,遭遇叛变,平白送了万余兵马给韩蛰,岂能不痛?
谁知两军临阵,长孙敬突然反目背叛,斩杀陆魁和两名陆秉坤的亲信将领,率雄师投奔韩蛰。这战事毕竟与抗击内奸分歧,一边是谋逆自主的陆秉坤,一边是朝廷弹压的雄师,校尉将军们当然有建功谋出息之心,底下军士却多是领朝廷赋税受命行事,无从挑选。待长孙敬斩杀陆秉坤亲信,剩下几位校尉小将自知难与之对抗,只能顺局势而为。
现在主动道出法门,算是赔罪的礼品吗?
赶到牵头亭子,宋氏见她唇角微微抽动,似是决计活力又忍不住欢乐似的,心中洞然,“是存静的家书?”
宋氏也不清楚,“没说原因,只叫我们别担忧也别张扬。是派亲信来的,想必事关严峻。”
傅老太爷身子骨不算健旺,这回虽只是风寒, 却有些病来如山倒的架式。他丧妻颇早, 这些年没续娶, 膝下唯有两个儿子,没养过女儿,待令容堂姐妹俩便很好。这两年傅绾出阁远嫁,令容常在金州, 傅盛娶的一房妻室去岁病殁, 膝下便甚为荒凉。
先前韩蛰离家,她还感觉光荣,感觉晚间能轻松些,虽两地相隔,却不感觉太难过。现在又逢分袂,那晚还算是不欢而散,内心总空着个角落似的,好几次梦见韩蛰,醒来时侧耳谛听动静,却没半点脚步声。
都城里倒是风平浪静。
令容瞧着纸条,唇角绷不住牵起来,又轻哼了声,压着唇角装入信封。想起家,到底惦记韩蛰做出的甘旨,又将纸条取出来,细瞧了两遍,上头很多细节都是她先前从未留意过的,若照着尝试,一定没有奇效。
韩蛰稍觉惊奇,“为何?”
年青的小将浑身淋得湿透,进帐后拱手施礼,神采寂然,“大人,我想修书回京,让令容往潭州一趟,便利吗?”
陆秉坤气得跳脚,连派两名虎将迎击,却尽被韩蛰击败。
“去岭南?如何回事?”令容微讶。韩蛰信里只说南下,没提启事。
两家问名纳征后已然定了婚期,令容见老太爷无恙,才起家回京。
思念与日俱增,想递封家书,又怕无端让他用心,手里笔头快咬秃了,玉管狼毫落下,信中所写的也只家常琐事,说那两道菜做出来公然甘旨,银光院诸事安好,让他在外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