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故友重逢[第2页/共2页]
此诗虽嫌工致不敷,但是豪气直冲云霄,又何必拘束于此末节?初阳为之所感,回顾去看,却不免吃了一惊,本来倒是久未蒙面的钱章侯。
余氏鼓励站起,躬身见礼道:“宁得乡中一盏水,不需他乡千杯醉。我等远归之人何劳镇守使大人亲来驱逐。”
独占余氏族长不吵不闹,安立很久方才双膝跪地重重三叩首,而后俯身捧起一把沙土扬落风中,大声叫道:“列祖列宗尽可瞑目,不肖子孙本日归家了。”其他人等随之亦齐声叫唤道:“列祖列宗尽可瞑目,不肖子孙本日归家了。列祖列宗尽可安眠,不肖子孙本日回籍了。”
初阳一众由康居叩关脱困而出,甫一出神州便瞥见这宏伟城堡,其态不尽不异,或是喜极而泣,或是悲哀难当,或是难于置信,或是手舞足蹈,皆是情怀荡漾而至。汪姓先人更是亲手取出先祖编撰之书,一一焚化,以告慰其在天之灵。
余氏亦觉可行,当下拣了相邻的数家大堆栈,将人分作几批安设此中。老弱妇孺多是怠倦不堪,用过饭食便已早早睡下。余氏等一干族老心有牵挂,未免烦躁难安,唤来小二便吃紧急问战况如何。
“如果余兄欲要归乡,依我之见,不如临时居住渝城、蓉城,待战事安定再做事理。”鲁阳又顿了顿,又这般说了一句。
又听得募兵校官亦漫声和道:
茫茫瀚海无人渡,寂寂边城有我狂。
余氏也长笑道:“千难万险,方得安然返来,一时忘情失态,还请将军多多包涵。”鲁阳人如其名,生性鲁直豪放;余氏惯于商旅之事,措告别事无不当帖。二人谈谈说说倒也极其和谐,初阳不肯出头,便还是与妇孺同业。
“男儿热血,非是为家便是许国。今时乃是国度有难而故园遭劫,如何能冷眼旁观?我虽已四旬,然我儿恰是幼年,当自请长缨为国尽忠。”余氏虽是行事油滑,不失贩子本质,但于此等大义却多有豪举。
“余兄欲要参军?”鲁阳讶然相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