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经筵日讲[第3页/共4页]
听他说完,天子问他:“朕记得,当年圣祖天子曾经于南巡北返之机,临幸衍圣公府,行三跪九叩礼,为古文尚书是否存伪之事,与孔东塘有过好大的一番辩论,但是有的?”
动静传到曲阜,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又是镇静,又是惊骇。镇静的是,自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封禅顺道拜见孔庙以来,用时六百八十年,始再有天子幸阙里;担忧的是,他的祖父衍圣公孔元直在顺治初年碰过一个很大的钉子,是为了薙发。
袁甲三赶快跪了下来:“臣略有所见,也不过发前人之微,不过笔墨小功。皇上统御四海,使百姓归心瞻仰,这才是如天功德”
奕吓了一跳当年在上书房中,何桂清为本身说话,最后却落得个交部议处的奖惩,朝臣、宗室都晓得天子最恨的就是宗室与外臣相通,只是不晓得袁甲三明天为甚么又替肃顺说话?
孔尚任答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臣九世祖孔鲋(音富)预藏尚书、论语、孝经于石壁中,到了汉朝鲁恭王想毁臣古宅,拓宽王府,闻声壁中有金石丝竹之声,发掘一看,才发明竹简古文,这座壁就是鲁壁,堂则未毁,后代称之为‘金丝堂’。”
这一次袁甲三要给天子讲的,就是五经当中易经的一段,是《易经》系辞首节。
“是。臣弟必然将皇上的这番训戒转告肃顺。”A
“哦?你指的是谁啊?”
明天天子俄然又问起这件事,袁甲三沉吟了半晌, 他也不晓得天子为甚么会想起这件事来,幸而他长于词令,肚子中也实在有点货品,便说:“皇上所言极是。古籍存疑者自来有之,或觉得伪者,尤胜于不伪者,亦间或有之。”
皇太后的梓宫停灵在澹泊敬诚殿中,间隔启灵另有几天,天子驾临书房,要听袁甲三讲书。这类讲书就是从康熙朝传下来的,所谓的经筵日讲了。讲书的内容都是《四书五经》、《治平宝鉴》或者《帝鉴图说》中的内容。
天子也是楞了一下,问他:“你为甚么如许说?你和肃顺很熟谙吗?”
天子又一次转头看向奕,“恭王,你也闻声袁甲三的话了吧?”
经筵日讲本来是因为康熙天子临朝的时候年纪很小,便从大臣中遴选一些才德俱优的,用笔墨、丹青类的册本给天子报告前朝历代贤主的嘉言懿行。厥后,康熙天子春秋渐长,再用如许笔墨浅近的册本传授就显得不大合适,便改成四书五经当中的内容——不过,经筵日讲的称呼号却一向相沿了下来。
天子莫测高深的一笑,又问道:“那,古文尚书真伪考呢?”
“是,臣弟也闻声了。”
厥后给他想出一个别例来,治国之道无它,民之所好而好之,不过仅仅如此还不敷,因为耐久下去,必成姑息,还须教养。但是满洲又有甚么东西是能够教养百姓的吗?当然没有
机遇很快就来了,康慈皇太后崩逝的转天,天子草拟了一份上谕,内容是如许的:“朕自幼失祜,全赖康慈皇太后鞠养教诲,乃至建立,遽遭大故,实增痛伤,哀疚靡尽。今定持服二十七月,觉得罔极之痛,朕持于宫中,几政全无旷暇,不令臣民持服,统统俱不由止,如此能够遂朕本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