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 南国之春(3)[第1页/共3页]
“就是啊。才到浙抚任上不敷四个月,便为皇上遴派到桂省任职,可见其人捕盗治贼之能连身居九重的天子也有所耳闻哩。”
“这就算是欠了一笔文债了。”灵桂摇点头慢悠悠的说道:“到得白水小兄大魁天下,老夫身为房考之一,便将这份笔墨之役拜托给小兄弟。公然,状元才情非同普通。”
“哦,子密兄,不晓得白水小兄现在那边?但是已经回京了吗?”
“哦?袁兄大才,想来定有伟见,不如说出来我们大师听听?”
“恰是此人。”
袁祖德劈面给人驳斥,很感觉有点下不来台,偏生本身的说话占不到一个理字,给人驳斥也算是庸人自扰,与人无尤。只得恨恨的白了倪良耀一眼,坐在那边再一次端起了酒杯。
而为了给这些人找到一个能够勉强吃饱饭的机遇,一些差事便应运而生了。此中有很多人,就是在漕河上担负一个押运委员的差事。
麟桂是老饕,不过在饮食上不是特别讲究,最爱吃面食,一顿能吃三笼屉的银丝卷——银丝卷本来是宫中饽食局在当年为乾隆天子暮年特别做出来的一种小吃——厥后传出宫来,才成为百姓餐桌上常常能够见到的美食之一。
看着他胃口大开,放怀健啖,令坐在同一桌的门客恋慕极了结又学不来他这般不讲究仪体的据案大嚼,各自停著清谈:“……听闻常兰陔奉旨改调广西了?”
“也好”袁祖德有了点酒意,名流风采大发,当下侃侃而谈起来:“以我看来,漕运之事虽是弊端重重,却也为我大清带来百年富庶,便是不提天庾正供每年运送,只是在这漕河当中有有多少人是依河而居,靠河用饭?这一次皇高低旨将漕运通盘改成海运,这些人生存无着,如果有人乘机反叛,为匪为盗,又将如何?”
“又村兄这话,请恕鄙人不能附和。”一句话说完,中间桌上站起来一个,世人熟谙,他是麟桂僚属之一的上海县知县倪良耀,字叫休远,广西省人,在中间桌上闻声了袁祖德的话,忍不住搭腔:“皇上克意进取,一改前朝弊政,到处以民生为重,恰是我大清强大之底子。如果能够一力推行下去,不出十年的风景,我大清便当国富而民强。”
“飞鸿去,泥踪在,奇文在,佳儿守,问摩挲三五,龙泉在否?我亦高秋三扈毕,空庐夕照鞭丝骤,对西风,挂起北征图,沾双袖。”
他中间坐着的就是上海道麟桂,这一次英夷到上海送达文书,他是第一个作为中方官员欢迎的对方,并且差事做得非常不错,在英夷顺利南返、要求本国当局批准以后,他因为欢迎时有理有节,非常负一时物议,为朝廷嘉奖,吏部依例叙议一次。
世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谈,陆建瀛有气喘之疾,不能喝酒,便是在饮食上也有诸多节制,便由陆川、陆崇兄弟二人代父母向众位来宾敬酒:“子密老兄,明天是我两江宦海之上浩繁同僚借陆夫人寿臣之日相会,可贵的人手到得齐,只是贫乏了一名,老兄可知贫乏了谁吗?”
张芾抚掌一笑,在一旁凑趣,“是啊。灵桂兄说的不错,恰是贫乏了大魁天下的状元公”
时近傍晚,总督府中排开了燕翅流水席以飨来客。
“《易》云: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是以自天佑之极,无倒霉。”袁祖德慢悠悠的嘀咕了一句,好整以暇的欢然举杯:“皇上得蒙祖宗庇佑,于桂省民变之前施以雷霆,今又简派常兰陔为桂省巡抚,想来,清除妖氛,指顾间事尔。”
“但是入值南书房的许信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