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 重谴肃顺(2)[第4页/共4页]
第二天一早,主仆侍从几个就道登途,出了都城一起向西行来,到了四月二旬日,用时十三天,到了山西太原府,先找管驿住下,洗漱以毕,换上公服,去拜见巡抚。
吴衍故意想说:一年丰泽?只是这咸丰八年的一场大旱,就不晓得如何摒挡了。还提甚么丰泽?怕是等不到丰泽年景,本身和他的命就保不住了!
把肃顺和高九两个临时安设在签押房中,阿谁下人一溜烟的向内里走去。
龙汝霖和黄锡暗道忸捏,清算表情,换上欢容,“多大人教诲,门生都记下了。既然如此,本日为大人践行,只望大人一起顺风,在任上多多为国着力,今后调返京中,我等再与大人欢聚。”
肃顺一再推拒,毕竟碍不过几小我轮番打击,也只好罢了,让高九带路,带着府里的听差、下人自去了。
“敝上姓肃。”
实际上,这不过是为省内巡抚、藩司、粮道众报酬中饱ī囊而停止的手腕:真正售卖的都是新米,以一石二两计算,解送到部里的代价,倒是遵循霉米的代价划拨,一石不到六钱银子,中间的差价,全数落到陈士枚、吴衍、粮道等人的手中——只此一项,就为陈士枚返乡增加了十二辆大车的行李、箱笼等物。
第75节 重谴肃顺(2)
高九赶快转进房中,低低的声音对肃顺说,“老爷,吴大人亲身来了。”
对策不过一条,从旁的省分,特别是并无水灾形成减产的省分多量购粮,但这类弥补亏空的做法最易为人发觉——如许一省购粮,数量极大,必定会形成粮价的上扬,只好分批以iǎ额停止。到肃顺抵省的时候,连三分之一的粮仓也没有装满,又怕他到任以后巡查所辖地的粮仓,还得从速把太原等府的粮食转运到泽州,以备不时之需。
山西巡抚叫吴衍,字我鸥,安徽休宁人,道光十二年进士,曾经担过一任四川盐茶道,咸丰三年的时候,调任山西布政使,厥后接任前任陈士枚的遗缺,升任一省之长。
闻声上号召,又一个少年过来,架子端得实足十,向高九喝了一声,“抄本拿过来。”
“老是不能不防啊!”晏端书忧心忡忡的说,“一旦此事给掀了开来,不但大人身担其责,只恐前任致仕返乡的吴平老,也有家之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