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清山变》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66节连夜会商(2)[第2页/共4页]

世人同时望向肃顺,折子是他上的,非论是否同意他在折子中提出来的主张,也不必详追笔墨到底是出于何人之手,这等做法也算是正色立朝,君子当为,倒让那些常日觉得他不学无术,只是以弄臣视之的世人有刮目相看之感。

阎敬铭大小眼一起眨动,面庞更显古怪,等了半晌,见无人搭腔,他先开口了,“我先来讲几句吧。浅薄之见,只为引玉。”

“嗯,”奕一边思虑着,一边缓缓点头,“丹初兄所见深远,另有别的一个启事呢?”

阎敬铭游移了半晌,又说道,“这第二个启事嘛,京中大多商户,都与宗室中人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联络,一旦征税,必将会引发这些人的不满,到时候闹到皇上面前,不也是给皇上平增困扰吗?”

如许的说话是很含蓄的,实际上,在坐的世人都晓得,不但是朝中宗室,就是奕,内心固然非常瞧不起那些商民,但府里的那些管家,下人,莫非不是每个月都要从京中各商户当中取到大把的银子吗?

翁心存不以孙瑞珍的话为然,只是当初本身曾接受过对方的恩德,不好硬顶着来,“英公,事情怕不会有如许简朴哩从那些贩子的口袋里拿钱出来,哪有这么轻易的?不信你看看,比及我们这里有了成议,公布天下,这些人必然是设法设法的托人请窍,只为蒙混过关。”

到了道光年间,御膳房更是早成赘疣,不过因为一来好处攸关,二来遵守‘有例不成减,无例不成兴’的祖训,方才保存至今。

文庆一笑,“有的。凡是手提如许的灯笼的,都是军机章京。”

阎敬铭接曾国藩的遗缺,任职户部,上任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齐截减平之法。上年十仲春,户部奉旨预为筹划军饷,阎敬铭亲身主持集会,殚思竭虑,拟成开源节流之策各十二条。节流的第一策,就是各省减平,必须齐截。

所谓减平就是减低银子的成色。大要银数不减,暗中却已减少支出,估计每年各省由减平所节余的银数,约计有七十四万两,规定应解户部。但是行之既久,利未见而弊丛生,就因为减平的标准不一,易于蒙混。

黄锡和龙汝霖在草拟折底的时候,也曾经向肃顺讲解过此中奥义,肃顺更加晓得如许的一条政令不会这么轻易出台,以是早有筹办,他说:“我等做主子的,为君父分忧,合法其份。辛苦一点怕甚么?王爷有甚么叮咛,尽管交代下来就是。”

肃顺读书未几,最爱听这类前朝典故,闻言立即问道,“是甚么样的可乘之机啊?”

文祥在一边也打趣说道,“肃六,你该不会就是打着如许的策画吧?让我们说话,你本身好多吃一点?”一句话出口,世人大笑起来。

不过他和奕的品秩相去甚远,不敢多说甚么反对的定见,坐在那边,不肯再发一言了。V

“这件事,”文祥将身子向后一仰,带着点置身事外的意味,“我没有成见,请各位公议吧。”

除却海关关税――这一节还是在英人打算把持之下,中国人本身的海关税收,竟然要外人来插手,在国际上都是闻所未闻的怪事――其他的税收种类,都是官吏包征的体例,比方地丁,漕粮、关(这类关是指常设关卡),盐课,茶课,都是有定额的,本地所属的税利和官吏的考成,天然也是以征收上来的成数定好坏。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