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节厘金之设(1)[第4页/共4页]
严咸老父是河南布政使严明基,听闻此事以后,在任上来信,要严咸回故乡闭门读书,少和那些目无长辈之辈勾搭,多多用心读书,来年了局也好图谋 一个正路出身,将来为国所用。
只听肃顺说,“今儿个皇上把我叫出来,和我说,军机处拟旨,免除了恭王办理户部的差事,改成由我来担负其职了。”
到了四十三年,大考一等,改调内用,任职户部侍郎,到四十四年十仲春,就以户左之资入军机行走——以后就再也没有放过外官,一向到嘉庆十二年病势于京中,赐谥‘恭’。
这段朝章故事,龙汝霖和黄锡天然深知,此时倒不必忙着讲解,皇上说,董浩任职甘肃布政使的时候,曾经上过一道奏折,既然是天子亲身提及,天然是先找出当年他所上的折子,推祥一二,看看皇上所指者为何,才好再说其他。
同班觐见的人听他竟然说太上皇语出不对,都为他捏一把盗汗,倒是乾隆,真不愧为英主,他也为董浩的一句话熟谙到本身的话有点过分了,点点头说,“你是大臣好好替朕帮手嗣天子。”
董浩以为太上皇竟然用刑律来衡量嗣天子的作为,本身就是非理之行,考虑了半晌,终究决定犯颜切谏:“圣主勿过言。”
董浩的名字对肃顺很感觉陌生,对黄、龙二位却不然,董浩最驰名,同时最为先人称道的一件事,是在乾隆六十一年——。
“《实录》上语焉不详,门生也难以摒挡。”
“捐例断不成行”天子毫不踌躇的回绝了文庆的发起,“贩子捐纳为官,如果只为今后上公堂时有个坐位,不受科罚,尚另有一说;只怕有那把费钱仕进,当作买卖来行之的蠹民,一心想着将花出去的银子借着公事之便,全数捞返来——去处之间还不晓得要加上几成,几倍的利钱——到最后,刻苦的必然是治下的百姓。这活着宗朝,御史孙嘉淦所上的言三事折中早已经是在在言明的。”
这一次伴同他返来的除了总署衙门的高低官员以外,另有到江宁去列席铁路完工大典的各国公使,这些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如许的场景,看多日来和英人商谈之际侃侃而谈,据理力图的中国亲王殿下,面对一个手托着黄色卷轴的男人见面如同捣蒜,口中说着彼邦难懂的说话,让这些高鼻窝眼的老外大感别致。
文庆鄙人面跪着,见面答说,“是,回皇上话,我天朝岁入进项,不过四途,其一为地丁,其二为钱漕;其三为关税,其四是盐课。其他杂项,不过有此项目,收数甚微,不敷摆布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