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得道多助(3)[第1页/共3页]
“自从安麓村发财以后,因为他的背景很硬,底子不睬那些定制的端方,大肆扩大庄院,饮食起居尤胜贵爵。旁的人想参他也参不动。时候久了,越来越多的盐商跟风而起,朝廷管不堪管,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规定、写了然盐引销地的文书,就叫纲册。一共有十本。此中九本销现引(就是本年产的盐),一本是销积引。
“哎!您老兄是外村夫,也难怪不知此事。如果问到旁的人,无异于问道于盲,问我们哥俩,倒是正恰好。”王委员嘻嘻一笑,适逢大雨滂湃,三小我摆布无事,恰好能够给他讲解一番。
“是啊!”刘炳章多的是经济治世之学,这等民风尚情他知晓得确是未几,非常恭敬的拱拱手:“王老兄,周老兄,扬州此地,刘某还是第一次来,这……”
“门生也久知盐商豪甲天下,只是如何豪奢,却向来不知,正要向两位老兄就教了。”
他来得不巧,到了扬州的时候天降大雨,路上行人希少,不过却给了他更多浏览赏识的机遇:扬州的街道上有一条路是用青色的石板搭建而成,板上砥砺着尽是莲花图案,在这大雨当中冲刷的干清干净,奇特的是,路上却没有半点积水,雨水随下随逝,也不晓得都流到那里去了?
“第二天上工以后传闻午后仆人要宴客,司烛要遍点烛火,从太阳未落山开端,到入夜还没有点齐。这还不算,烛火不能燃烧,一支儿臂粗的蜡烛将近点完,就要换一支新的上去,一日夜要点四支,一个园子里的烛台上百支,照如许算法,又该是有多少破钞?”
“总之啊,这些人太多钱了,又好别致,家中老是养着一群清客,旁的不管,只是专门给他们动脑筋,挖空心机的替他们费钱。”周委员听火伴说得差未几了,撩起车帘向内里看看,雨已经停了,而几小我的目标地也离此不远,接过火伴的话题,说道:“哦,前面就是朵园了。”
“您是说这雨水吧?实在是在这青石板下挖有长且深的暗沟。不要说是这等雨水,便是再大的雨,也全然不会淤积于路上的。”
盐引就如同路引,盐、引互不相离,一旦分离,就算是私盐。在纲法出台之前,朝廷积引甚多――也就是盐产滞销的环境很严峻。厥后颠末改进以后,各省自有指定的盐商能够发卖,旁的人不能登陆,天然赢利极大。
“这些人钱是有很多,却于风雅二字,全然不谐。盐商买书画,真假吵嘴辩白不出来,只要驰名流题跋的就以为是好的;买古玩更加的好笑,凡是代价贵,而古玩上有残破的,就以为是真品。也不晓得给那些门下的清客们骗去了多少银子。幸亏是这些人有钱,也不大在乎。”
“如何呢?”
“暗沟?直接排到河中去吗?”
“安麓村是个很有才的人,并且精于观赏,保藏极富。著有一部《墨缘汇观录》,所著录的前人铭记,无不成为他的家藏,和他比较起来,其他的那些盐商就很不堪一提了。”
“厥后出了个大盐商,这小我叫安琦,字麓村,传闻是朝鲜人,厥后投入康熙年间权臣明珠的门下,有人说,他认购盐引的本钱都是明珠给他的。因为明珠的权势,他行盐无往倒霉,不数年的工夫,就成了巨富之家。”
不过盐这类东西不能多吃,每一年的发卖都有一个约莫规定的数字,这个数字叫‘额引’,如果额引已满,则积引如何发卖呢?针对如许的环境,袁世振又想出了一个别例,叫减斤加价之法。把每引规定的斤数减少,却又代价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