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chapter35[第1页/共4页]
为有为,则无不治。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是以贤人之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驰骋畋猎,令民气发疯﹔可贵之货,令人行妨。
乐与饵,过客止。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谷得一以生﹔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强行者有志。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地无以宁,将恐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不失其所者久。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八章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不知常,妄作凶。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不自是,故彰﹔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夫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神得一以灵﹔
不尚贤,使民不争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神无以灵,将恐歇﹔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俨兮其若容﹔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常知名。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其次,侮之。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天长地久。
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满足者富。
敦兮其若朴﹔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九章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则攘臂而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