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担忧[第3页/共3页]
秦老先生忙问:“如此说来,秦王遇袭一事,果然是晋王妃在背后主使?这是为了甚么?只为封闭动静么?”
秦老先生皱眉:“如许的事怎好鼓吹开来?宗室王族名声且不提,太子体弱之事,却不好让人随便说嘴的。”
吴少英提及这事儿,也有些难过:“门生也说不清楚,只是传闻一向不竭。太子常日连朝会都少插手,传闻是当今不欲他过分劳累了。只因他自生来便有这不敷之症,固然从小就经太医细心保养,但朝野间一向有共鸣,道这位太子恐怕不是长命之相。原另有一名皇孙,偏又短命了,现在除了过继近支宗室后辈为皇嗣,也别无他法了。暮年确切是晋王世子占了先,但客岁辽王宗子也上京了。他年事比晋王世子更长,人也慎重很多,虽不如晋王世子长袖善舞,却有实干、谦逊的好名声。想来……若不是有辽王宗子在,晋王妃与晋王世子还一定会慌了手脚,屡出昏招吧?”
秦老先生身处西北边城,对京中动静并不体味,偶尔向来往客商与门生处得知,太子的位置并没换人,仍然是秦皇后之子,三十年来都非常稳妥,也没传闻有别的皇子出世,他就放心了。至于太子体弱之类的传闻,他早就传闻过,但既然太子活到三十岁都安然无事,想必是没有大碍的。富朱紫家的子嗣,从小娇养些,体弱乃是常态,并没甚么要紧。秦老先生自个儿孩提时,也曾是体弱公子哥儿步队中的一员,厥后练了剑才好些。他那里晓得,太子的身材状况已经这么糟糕了呢?连子嗣都成了题目。
秦老先生淡淡隧道:“晋王自少时便有弘愿向,为此苦心积虑与管氏女定下婚事,谋得管氏支撑,只是时不与他,他毕竟还是过分幼年,与大位无缘,但有管氏支撑,在众藩王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现在他又将但愿依托在嫡宗子身上,却将自个儿性命也断送了,真是成也管氏,败也管氏,可见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这就触及到另一场权势好处的争斗了。秦老先生也不想多说,只道:“天气不早了,明儿我要请你姨母、表兄、表嫂来家,不如你今晚就在家中过夜,明日一起说话。如有哪些内幕,是能流露给他们听的,你也可考虑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