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纸上风月觅知音[第1页/共3页]
“风月满客错觥筹,常听巴结与娇嗔。
云辞犹自发得晗初是如同淡心那般,见不得痴后代的生离死别才如此伤感。
云辞对着这首诗细细读了一遍,叹道:“固然平仄不甚压韵对仗,但胜在真情实感,也算一首好诗。”
“风月满客错觥筹,常听巴结与娇嗔。”不知为何,看到这一句,晗初竟是感遭到了作诗之人的空虚,想必那人也晓得,公卿之间的消遣来往大多是虚假巴结之事。
人间再无痴情事,休教仙音泪阑干。”
云辞见状又解释道:“实在子奉固然风骚,倒也不算是文人雅士。他工夫不错,若非文昌侯爱子心切,想必早就送他去军中熬炼了。听闻统盛帝很赏识他于军事上的观点,才收了他做螟蛉之子。”
即将到来的中午使阳光鲜得有些浓烈起来,已为面前的哑女披了一层金色的薄纱。云辞俄然感觉这少女变得光芒夺人,有那样一刹时,仿佛刺中了他的双目,五彩斑斓,刺眼灼烈。
想到此处,晗初不由低眉再看手中的诗。
“白头如新、倾盖仍旧”约莫便是这个事理。恰如现在的云辞,冷静念着晗初写就的这句话,有些东西便在心底滋长开来,润物无声,如同或人。
晗初沉吟一瞬,指了指阿谁“悭”字,无声相询。
但云辞尚且未曾认识到那是甚么,只兀自想着,约莫本日的这个景象会保存在他的新鲜影象当中。
云辞见她面有戚然之色,有些迷惑:“你想说甚么?”
“古迹……”云辞将目光从纸上移开,缓缓看向晗初。
晗初沉默点头。
如是一想,晗初便更加唏嘘不已,遂再次执笔写道:“这世上能寻到一双相知之人,也算古迹。”
晗初回过神来,见云辞的眸光澄彻如泉,带着两分深浅波光,不知怎得,竟使她心中漾起一丝非常。她怔了半晌,才想起云辞的题目,纤纤柔荑便指着纸上此中一句——
有一句话,当时他便想要问她。现在,终究后知后觉地问了出来……
起码从这个程度上看,云公子也算是她的变相知音了。只是这份知音之情,云公子给的是出岫,而并非晗初。
晗初吸了吸鼻子,冷静将这首诗珍之慎之地支出袖中。她这副小女儿模样落在云辞眼中,换来他一句安抚:“人生本就苦短,何必再为旁人的痛苦来自怜自伤?”
九皇子聂沛潇?会是他吗?若晗初没有记错,她挂牌那日,九皇子是化了名去恭维的,还曾对本身势在必得。可当时她满腹心机都在赫连齐身上,便执意选了那人做入幕之宾。所幸九皇子也很有风采,并未以权势相逼。
民气厚利多轻贱,万籁寥寂浮世难。
他又垂目扫了一眼手上的诗,持续道:“更何况这上头写着‘吾自缘悭琴箫合’,但据我所知,子奉不会吹箫。”
“吾辈旁观者读此诗,都是嗟叹不已。如果晗初仍活着,想来必然大为动容。”云辞最后对晗初叹道:“你且看着,此诗今后如果传播出去,最后四句必然被世人奉为嘉话。”
或许还刺中了心房里的某个位置。
云辞逼迫本身收回思路,不再去想那些虚无缥缈之事,可他有些收不回本身的目光。他看着晗初,忽而又想起了前日夜晚的初度相遇。
云辞并未回绝,接过诗道:“‘流水落花传湘浦,芙蓉泣露笑香兰。小巧七窍当如此,衷肠一曲断巫山’。这四句算是对晗初琴技的极高评价,能惹人无穷遐想。”
忽闻美人香魂殒,四座公卿倏嗟叹。
云辞看了一眼晗初的题目,坦诚回道:“我并非京州人士,也甚少与公卿世家来往,并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