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密旨不密(140章的内容和139章发颠倒,已经更改)[第1页/共3页]
至于下策,当然就是引东虏入山海关了。借兵助剿之事,搞不好就会弄成了引狼入室!那费事可就大了!
东虏窥视中原已经有十几年了,且兵强马壮,远胜官军和流寇,一旦占有由辽东入口的捷径山海关,那可要反客为主,图谋中原了。
别的,陈圆圆必然带来了吴襄的亲笔信,他得好都雅看,然后再和幕僚们筹议出对策。
冯元飏只是笑着,目光则转向了吴三桂。吴三桂也是个识相的人,晓得冯元飏必然带了密诏过来,因而就拱拱手道:“本爵还要去虎帐巡查,就此别过了。”
而定王殿下又在几日前由祖泽溥、邱致中护送突围而来......以是咱家战役西伯、王制台筹议以后,都感觉能够向东虏借兵,以是就遣祖泽溥为使去了沈阳。”
吴三桂大眸子子转了又转,已经开端为自家的前程策画起来了。一门二国公一皇后的前程,大清那边是给不了的,李自成绩更别说了。以是投奔朱慈烺是第一,也是最天然的挑选。并且吴三桂本来就是朱家的臣子,跟朱慈烺混那是忠贞不二。如果投顺投清都是不值钱的贰臣!
朱慈烺给出的三策,不管上中下,都给了吴三桂国公的爵位和永镇一方的特权,能够说是诚意实足!不但实足,并且出价之高都到了头。不管大顺、大清,都不会给出再高的出价了——哪怕是汗青上的平西王吴三桂,所辖的云贵之地也不能和山西、山东、北京的地盘比啊!云贵地盘虽大,但是人丁希少,地盘瘠薄,夙来被当作蛮荒之地的。
冯元飏看到吴三桂收起手札,就晓得他已经看完,便笑着说:“千岁爷给出了上中下三策,不知平西伯的意义是甚么?”
上策当然立马带着吴氏仆人浮海南下。沈廷扬手中有一百多艘大海舟,两万摆布的人马要运走并不困难。吴氏仆人加上家眷,如何都不会超越两万人的。只要吴三桂情愿走,随时能够将他们运往登莱。
这不是令旨,而是一份家书。是朱慈烺写给二舅哥的家书,不过家书当中说的,却还是天下局势。
吴三桂、王永吉和田存直三人都吃了一惊。当年的东江镇在毛文龙的主持下但是插在东虏背后的一把尖刀!固然在陆地上打不过东虏的雄师,但是东江镇的本据之地是海上的皮岛,又依托海军和沙船帮掌控了海路,能够在冗长的辽东海岸线各处犯境骚扰。让东虏非常难受,同时也恨东江镇入骨。
这是应当的,吴三桂和王永吉、田存直相互看了看。
吴三桂皱起眉头,“山海关这里有五万雄师,随军的家眷百姓数十万,吴某不能丢弃他们,只带仆人南下登莱......这上策,非不肯,而是不能也。”
冯元飏还是不答腔,只是道:“山海关这里的状况太子殿下还是不大抵味,你们不如出小我,跟着老夫一同浮海南下,劈面去和太子殿下分辩吧。”
“都落入贼寇之手了!”
这是要封官许愿拉拢吴三桂了?
如许一来,还如何和谈?如果不能和东虏媾和,大明还是会陷在虏贼之间,还能有甚么前程?
“哦,定王出险了......那永王和五皇子另有袁贵妃......”
田存直问:“是否要送定王去大沽口?”
吴三桂和王永吉、田存直二人相互互换了一下眼色,田存直道:“冯抚台,实不相瞒,这些日子山海关这边和朝廷隔断,也不晓得圣上、太子殿下是否出险。
如果吴三桂必然要行此下策,那就在东虏击溃流寇后,当即挥军追击,进入山西占有太原府为底子之地。到时候朱慈烺就封他当晋国公,山西都批示使,统辖山西中南部之地,一模样孙世袭永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