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抢救大明朝》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03章 闯王来了当炮灰 下(求收藏,求推荐)[第1页/共2页]

为天子杀贼,当然是读书人的本分了。

这身打扮是宋献策“算”出来的,他算出大顺和李自成都比较水,是水德,以是服色尚蓝。唐老四穿上了蓝衣也就意味着成了大顺军的本身人了!

唐老四扫了眼那些被抓壮丁抓来的百姓,吸了一口潮湿的氛围,几步就走上前去,对着他们大喊:“都跟额走吧!补进大顺军中,一日两顿干的,打下天津,有酒有肉!”

但是现在跟着闯王,军纪森严不算,还他娘的见不着钱,放抢的事儿也轮不上,那都是老营的油水。并且还不准不卖力,老营兵押着,谁不向前就得挨刀子,你说这另有没有天理?

打下天津如许的大城就给些酒肉,实在是革新了抠门的记录了。如果之前给朱贼卖力,光复那么一座大城,如何都能捞上一票。朝廷的犒赏自不会少,城中的富户士绅少不得也要破钞一点,要不然大师伙儿就要放开来抢了!

而现在,李自成是北京之主了。崇祯和朱慈烺不过就是跑去南京占有半壁江山。张举人还能抛了家业跟班?既然不能跟班,天然就得把李自成当作真命天子,把崇祯、朱慈烺当贼了。

实在思念大明的不止唐老四,被派到他部下的那些精干民伕,一样有点驰念大明朝了。

大顺朝现在还在搞“三年不纳”,也就是说没有建立起可持续的财税体系。没有财税支撑,军队当然也就没有甚么普通的后勤了,天然就是打到那里,吃到那里。

数百唐通所部,浑身湿透的退了下来。带队的将领,恰是唐通的本家唐老四。他已经换了一身大顺老营兵的服饰,蓝布袍子,箭衣,棉甲,头盔上面再戴一顶红色毡帽。

说至心话,唐老四都忍不住驰念大明朝了。以往跟着大明混饭吃的时候也不觉着有啥好,现在跟着大顺混了不到一个月,竟然就开端思念故主了……这莫非是传说中的知己发明?

别的,早在靖难之役后,张千户家就开端走允文允武的门路了。一边守着世袭的千户不放,一边则鼓励后辈读书长进。连着出了很多举人、秀才,成了天津卫这边一等一的书香家世。

不管贫富,不管男女,也不分老幼,都被裹挟了去堆土填壕放逐了——当然了,大顺天兵也不是到哪儿都这么干的,之以是祸害天津卫四周,是因为要围攻天津卫城。

……

但是谁能想到不纳粮和不征粮本来不是一回事儿!端庄的田赋和三饷是不交了,可架不住人家要征伕征粮,把天津卫四周的村落搜刮得毛都不剩了。

这些老营兵都跟从李自成好些年了,可没少和穿戴鸳鸯战袄的明军斗争,现在算是当了这帮明军降兵的主子,还能希冀他们客气吗?

围城以外的人都在思念大明。而围城以内,还属于大明地盘上的人们当中,却有很多人存着迎闯王的心机!

唐老四被骂得头都不敢抬,他的部下则大家都是一肚子气,只是不敢发作。他们畴昔当官兵的时候固然没甚么饷银,但总能拿到几个,每次出战都另有犒赏,打下城池都要放抢。现在投了李自成,银子没有一钱,连吃食都不如以往。最可爱的是大顺军规律森严,进退都要从命号令,要不然就军法处置!并且也不能随便放抢——这等功德儿都归老营兵,他们这些新来的只能当炮灰。

并且大顺也不成能募兵,没有钱募甚么兵?如果不募兵,也不裹挟,哪儿来百万之众?靠一个“三年不纳粮”的承诺,贫下中农就本身带着粮食来插手反动了?哪有如许的功德儿?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