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蚍蜉传》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53外援(一)[第1页/共4页]

固然大要上看杨、熊表里同气连枝,但二人的对于流寇的态度实在南辕北辙。熊文灿不善将兵策划,短于交战,故此从东南调任至人生地不熟的湖广、河南实在信心不强。崇祯十年玄月,他在上任途中路过庐山,与善僧空隐和尚曾经有过对话。当时空隐直截了当说:“公误也。”并以“公自度所将兵足以制贼死命乎”、“但是诸将有可属大事、当一面、不烦批示而定者乎”连问,熊文灿皆不能答。最后只能当着空隐的面跪在佛像前祈求“抚”策见效,乃至表示若终究胜利,情愿余生削发为僧。但空隐也点头说出“吾固知公策必出于抚;抚之诚善,顾流寇非刘香比,慎之”的话。

一听这话,常国放心中一震、瞳孔微放,但故做淡定道:“中间的话,我听不太明白。”

实际上,杨嗣昌并不附和这类做法,他认定对于流寇,只要除恶务尽一条路。最后卢象升受诏北调,保举候补人选时,杨嗣昌筹办保举第一人选的是现任四川巡抚、以酷烈著称的傅宗龙,但不想熊文灿走了寺人的门路内定了席位,他才临时改荐。

常国安口干舌燥,身子微颤,数次欲语,可就是说不出话。

李万庆、蔺养成、刘希尧听罢皆笑,蔺养成更端起酒碗道:“看不出老常另有这份气度。就凭这儿,我敬你一碗,为我们昔日的争论道个不是。”

一样的,常国安很清楚,罗汝才之以是用他,只不过看上了贰心机周到、长于领兵的才调。要说核心奥妙与决定性目标,是向来不会聘请他参与的。被当作东西操纵的滋味不好受,常国安不结壮。但如果能归附朝廷,那么环境就完整不一样。他不必再为了苟活而凭借任何人,即使偶尔要依托别人,那也只是在具有独立性前提下的合作了。

庙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酥雨,庙顶残破,细雨凝在瓦上,顺着裂缝滴落至庙内世人围坐的桌案上。几滴打在常国安的刀上,侯大贵瞅了瞅肃立不言的常国安,轻咳一声,伸手去拿那刀,余光中常国安的脸较着抽动了几下,却毕竟没有禁止。

侯大贵抬眼一看常国安,对方没说话,便提振了声音,将头前没说完的话持续说了下去:“鄙人受命来承天府与众兄弟相见,怎能不带礼品?”说完,以目表示李延朗。

侯大贵又道:“闯塌天、八大王、闯将前后皆降。遍数当前我义兵,尚自对峙的只要闯王、老回回、曹操三大师

侯大贵叹口气道:“罗汝才纵横江湖十余年,早有本身一票兄弟。老常你再卖力,不免是个外来户。与其挤破头去争那一席之地,还不如为本身拿个主张。”

现在明廷是以“十面张网”之策需增兵十二万,兵费腾升。故而在崇祯十年改因粮为均输,还是粮额每亩加征六合,每石折银八钱,并加征银一分四毫九丝,天下高低合为三百三十万两,称为“剿饷”。

“刀是好刀,可别被雨水打湿锈蚀咯。”

早在万历四十六年玄月,因为辽东军费用度激增,朝廷便决定在每亩地步原有征收定额的根本上,加派三厘五毫。次年十月,又加派三厘五毫。至第三年三月,再加派二厘。三年累加每亩加派九厘税银。到了崇祯三年,时任兵部尚书梁廷栋请“乃于九厘外,亩复征三厘”,如此一来,停止本年,只辽饷一项,便增加至九百万两。

常国安笑道:“我不焦急,罗大掌盘子急。”

常国安脸一暗,正想说“还不是拜你赵营所赐”,但转念想若这么说了,倒是自认输了赵营一阵、矮了赵营一头,因而转言道:“情势有变,我也不过顺势而为。”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