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左镇(四)[第1页/共3页]
陈洪范是名利场中人,此次好不轻易起复,怎甘心再沉下去。即便他嘴上说的都是沮丧话,但暗中定不会善罢甘休,那宦海交结的老一套免不得要全使出来。
大家都在等着变天。
“恭贺左帅官复原职!”一入帐,赵当世抢先恭喜。
陈洪范道:“咳咳,管他去哪儿呢,只要不来襄阳府就成。”说着,略带几分自嘲弥补道,“只要不在我老陈卸甲归田前来襄阳府就成。”他受熊文灿保荐方能东山复兴,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熊文灿罢免之事板上钉钉,他与杨嗣昌并忘我交,杨嗣昌用不消他,还两说。
左良玉哈哈笑将起来道:“何喜之有,只是把本不该落空的东西又拿返来罢了。”接着哼哼两声,“不过是保举,空口白牙的没甚用处,还是得等圣旨来才算落实。”
陈洪范连叹几声,背身不语。赵当世则道:“有小弟与左帅在,兄长放心。”说着对左良玉微微点头,左良玉踌躇半晌,亦点了点头道:“不错,老陈你先别太焦心。”
张任学罢官、左良玉夺印以外,七月尾朝中批下的文书涓滴没有提及熊文灿的罪恶,一度让熊文灿看到了一丝自保的曙光。然好景不长,八月初,崇祯帝命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杨嗣昌兼领兵部尚书督师,代熊文灿兼顾诸省剿寇事件。
“罢了罢了,这剿寇的活儿啊,我是做不来,也不想做了。”陈洪范摇着脑袋,寂然道,“我已想好,等杨督师一到,就请辞归家。”看来他已经认定了本身的结局。
杨嗣昌怕熊文灿罪及举主,遂自请领兵“率师南讨”,弹压贼寇。崇祯帝大喜,因为当初重用杨嗣昌与熊文灿,满是他一意孤行,“挠群议而用之”,也盼杨嗣昌建功以塞众口。故而与吏部尚书谢陛商讨后,给杨嗣昌以“督师辅臣”之衔,并赐绸缎绯绢五百段、赏功银四万两及尚方宝剑等等,“便宜诛赏”,寄予厚望。
赵当世说道:“兄长这说那里话,楚北空中多亏兄长方能保持至今,以兄长之能,需求长镇襄府。”
说句公道话,陈洪范畴昔对赵营的帮忙的确很大,赵当世重交谊,非论当下陈洪范对赵营是否另有效,光看在之前的情面上也会尽力帮衬。左良玉则是前几日方才由陈洪范带着去襄阳城要了一批军粮,故而也拉不下脸来讲不。
郭如克在信中说他本带兵剿李境遇,但见其人颇豪气,与之对谈,投机非常,遂化兵戈为财宝。李境遇请郭如克上山,呼之为兄。郭如克感受李境遇虽落草,但为人磊落、心胸忠义,便建议赵当世能够拉拢一番。
只不过今时分歧昔日,杨嗣昌临危受命,负重前来,若不干出些成绩,终究崇祯帝也保不了他。虚头巴脑的东西说实话在这类环境下派不上大用处。赵当世深知此中事理,故而以为,陈洪范的去留,决定权实际是落在本身和左良玉手里。
赵当世一样表示不知情。本色上,公开里,赵当世已派人去卢镇国那边访问过很多次。熊文灿标兵,本另有蓟州镇游击苗有才一支。但此前清兵入塞,苗有才也和很多明军一样,赴京勤王,以后就没再返来。以是现在只剩卢镇国与下辖的二千八浙江兵还在熊文灿标下听用。熊文灿出事,卢镇国没有陈洪范那样的人脉与资产,更是惶惑不成整天,迫于压力,乃至有直接请辞的筹算。
第二封信中则提到了个叫李境遇的人。这李境遇家世代为河南登封乡豪,他本人读过书、精通拳脚,亦是驰名的豪杰,只不过一年前,有衙役到乡里催逼粮款逼迫百姓,他瞧不过,将衙役给打了,因罪捉进县狱,但在乡民的暗中挽救下逃出,遂散家财,啸聚山林。短短一年风景,部众已经颇具范围,常常在登封、临汝、密县、巩县等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