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女神不应有恨》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督军五省谁堪用[第2页/共2页]

杨嗣昌入京近一个月了。

究竟上,他当年读《水浒传》的时候,就没少因为朝廷是否应当招安梁山争论不下,每次议论这个话题,观点从未同一。

杨鹤以为民反实因温饱交煎,是不得不反,是朝廷没能让百姓吃饱饭,而百姓只要能吃饱,内心是不肯意造反的,仍会是大明的百姓。以是杨鹤对于叛逆的军队已招安为主,不肯劳师围歼。与之相反,杨嗣昌则以为百姓造反之前是百姓,一旦造反就是贼。不管百姓造反的启事是甚么,只要他们参与了造反,就尝到了造反的长处。即便他们招安今后解甲归田,只要他们糊口中再稍有不满,还会立即重新造反。以是除恶务尽,剿匪也是一样。

杨鹤以为百姓因温饱而造反,与野心家诡计兵变分歧。正如梁山上绝大多数实际上对朝廷忠心耿耿,只是不得志于朝堂。只要朝廷招安,他们就会为朝廷而战。当目前廷面对建虏威胁,与面对辽国威胁的北宋朝廷何其类似!以是招安以后,让他们去打建虏,实为上上策。

这几日,杨嗣昌废寝忘食地草拟并完美本身的剿匪打算书,固然这时候夜已深,杨昌嗣仍然留在兵部,不欲归家,因为他的打算仍然有一个很关头的题目没有完美。

当年杨鹤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对于乱民的招安实际上已经初见效果了,这一点杨嗣昌也是承认的,并且这也是他频频上书为父亲喊冤的来由。但最后正如杨嗣昌预感的一样,已经招安的乱民又降而复叛了。客观上说,这不是杨鹤的判定出错,当时乱民是至心接管招安的。只是因为朝廷承诺的赈灾粮食等物质没有到位,导致乱民仍然活不下去,以是才降而复叛。

杨嗣昌则以为,如果没有梁山的故事传播,或许招安的政策还能够用,以寇御寇的目标也没有题目。但梁山的故事已经传播几百年,几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果梁山的结局宋江没死,或许反贼有能够接管招安,但恰好宋江最后被北宋朝廷毒死。如许一来,反贼对于朝廷已经贫乏根本的信赖了。任何反贼在考虑是否接管招安时,必然会想到宋江的了局,然后不寒而栗。以是百二十回《水浒传》传播以后,反贼再也不会至心实意接管朝廷招安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