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女帝师一(71)[第1页/共4页]
[113]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遍注儒家典范,以毕生精力清算当代文明遗产,为汉朝经学的集大成者。
[118]出自《梦溪笔谈·乐律志二·声同共振》,说的是琴弦共振的物理道理。原文为:“古法,钟磬每虞十六,乃十六律也。然一虞又自应一概,有黄钟之虞,有大吕之虞,其他乐皆然。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前人名琴,或谓之‘清徵’,或谓之‘清角’。不独五音也,又应诸调。余朋友家有一琵琶,置之虚室,以管色奏双调,琵琶弦辄有声应之,奏他调则不该,宝之觉得异物,殊不知此乃常理。二十八调但有声同者即应;若遍二十八调而不该,则是逸调声也。古法,一概有七音,十二律共八十四调。更细分之,尚不止八十四,逸调最多。偶在二十八调中,人见其应,则觉得怪,此常理耳。此声学至要妙处也。古人不知此理,故不能极六合至和之声。世之乐工,弦上调子尚不能知,何暇及此!”
[114]《汉书·窦田灌韩传记第二十二》:“(韩)安国曰:‘……治天下终不消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不为狼?……’”
[86]《汉书·赵尹韩两张王传第四十六》,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人。他嫉恶如仇,以强有力的手腕管理处所治安,措置朱门权贵,深受百姓恋慕。曾任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管理的最好阶段,他不畏强权,夺目强干,打击朱门大族的权势,和缓社会冲突,加强处所办理,窜改不良民风。其威名由此传播。
[87]《老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故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度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律滋彰,盗贼多有。故贤人云:我有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03]《后汉书》:“皎皎练丝,在所染之。”
[84]《汉书·冯奉世传第四十九》,冯奉世,字子明,西汉将领。前将军韩增保举冯奉世以卫侯的身份持使节护送大宛等国的来宾返国。到伊脩城,都尉宋将说莎车国人和其他一些国度一起攻杀了西汉所任命的莎车王万年,还杀了西汉使者奚充国。莎车国派使者扬言说北道诸国已经归属匈奴,当时就进犯劫夺南道诸国,并与他们歃血为盟叛变西汉,从鄯善国向西都断绝交通。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都被困在北路诸国之间。冯奉世和他的帮手严昌商讨,以为如果不敏捷进犯,莎车国就会日趋强大,如许情势就难以节制,必然会危及全部西域。因而以使节布告诸位国王,策动军队,南北道一共一万五千人打击莎车国,攻占了它的城池。莎车王他杀,就将他的首级传到长安。诸都城安定下来,冯奉世的威名震惊西域。
[110]《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郅恽传记第十九》:“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贤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115]《汉书·袁盎晁错传第十九·袁盎传》:“上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盎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言曰:‘臣闻令媛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幸运。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