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女帝师三(48)[第1页/共4页]
我笑道:“圣上亲征回朝,颖妃因告密江南成氏一族暗里开矿铸银而各位妃嫔,更获得皇后欢心,执掌后宫乃起码府权益。传闻成氏一案连累甚广,年关期近,御驾亲往江南措置。识时务者捐财避祸,冥顽不化者聚兵造反,江南震惊。那一次,足足筹够了幽冀平叛和西南事情的军费,还剩了好些修堤治河。”
高曜满脸倦色,双肘支在桌上,握住脸长长叹了一口气。茶烟一荡,他的目光竟有些迷离了:“姐姐说得有理。实在,孤也如许想过,只是孤不听姐姐亲口说出来,老是有些……不甘心。”
我笑道:“娘娘奉养日久,深得圣心,不必玉机多说。华阳公主殿下不喜侍读仙颜,娘娘殿选时可要多多在乎。”
我微微嘲笑:“我记得姑姑说过,慧媛是因在文澜阁伏窗听人讲论《论语》,被圣上看中的。刚才我用《后汉书》中两个冷僻的隐士来摸索她,她竟毫无奇色,只一味谦逊。可知胸中所藏,何止《论语》?再者,姑姑听她的辞吐,可像一个精通文墨之人所言?‘综理碎务,酬酢万端’,哼!再者,她固然荐了王氏,这王氏却轻浮得很。慧媛荐她,也算用心了。本来嘛,处心积虑博得圣宠,只要无波折别人,也不算甚么,只怕圣上也心知肚明。只是一样,此人非要惺惺作态地来赔罪,还要假装学问不好,请我去评断选女巡的文章,便有些惹人厌了。”
芳馨浅笑道:“以女人今时本日的职位和身份,也的确不需求对付她。”
高曜恍然道:“孤明白了,他们不是不知,而是知而不言。”
高曜笑道:“姐姐入御书房,那些议罢盐铁的奏疏定然绵绵不断。父皇若不耐烦看,就都丢给姐姐。姐姐可要不得安生了。”
【第三十三节 行道迟迟】
高曜凝睇半晌,淡淡道:“姐姐在这里,孤没有不放心的。”
芳馨开门检察,见我醒了,忙出去为我挽好头发,又簪了一朵淡绿色的宫花。我笑道:“一会儿又该睡下了,还簪甚么花?”
慧媛更加脸红,双唇一颤,如坐针毡:“大人谬赞,妾身怎比得古之逸士。”因而啜一口茶,竟呛得咳了两声,又道,“陛下命臣妾襄助颖妃娘娘为华阳公主殿下选一名侍读,妾身初承皇命,智小位卑,实是手足无措,故颖妃娘娘指导妾身前来向大人请教。听闻大人五年前曾为弘阳郡王和青阳公主选过侍读,亲身主持过殿选,还望大人指导一二。”
慧媛道:“虽如此,那王氏倒是妾身所荐。妾身识人不明,理应同罪。”
我放下茶盏,慢条斯理道:“罪不相及也好,将功赎罪也罢,娘娘都不必奉告玉机晓得。”
实在,另有一事,我心知肚明,却不能说。那便是他煞有其事却令我数度落泪的怜悯和恩宠。没有这些,我岂能行到本日?
慧媛沉吟道:“陛下与公主的爱好?”
高曜揉一揉眼睛:“孤不累,孤另有好些话要和姐姐说。”
我体贴道:“殿下累了,回寝殿安息吧。”
我又道:“再说这骁王党。不错,自咸平十年到咸平十五年,当年的骁王党杀头的杀头,老死的老死,现在的朝中,是再寻不出一个年富力强又有人望的骁王党了。可殿下不要忘了,京中现放着两位裂土册封的天生的骁王党。”
镜中的笑意如被菱花镜的繁复花腔监禁住,怠倦到无法:“今后这些妃嫔女御,能不见就不见吧。争风妒忌、争权夺势。真有些对付不来。”
慧媛更加忸捏:“是……妾身有幸奉养,不忍与王氏分离,才举荐给陛下的。妾身多次劝戒,她只是不听,终究惹出祸事。这都是妾身无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