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女帝师(全集)》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38章 女帝师二(67)[第2页/共3页]

[103]《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杨恽传》:“恽曰:‘事何轻易!胫胫者一定全也。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数者也。’”窭数:用茅草结成的圆圈,放在头上做顶东西的垫子。

[105]《裴注三国志·吴书·宗室传第六》:“裴松之注:初,(盛)宪与少府孔融善,融忧其不免祸,乃与曹公书曰:‘光阴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寥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89]《周易·系辞上》:“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82]西晋江统《徙戎论》

[111]《诗经·风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101]《诗经·风雅·荡》

[84]《管子·情势第二》:“必得之事,不敷赖也;必承诺之言,不敷信也。”

[114]《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盖宽饶》:“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诎。《风雅》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狂夫之言,贤人择焉。唯裁省览。”

[80]《宋书·传记第二十九·范晔传》:“(范晔)在狱为诗曰:‘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必至定前期,谁能延一息。在生已可知,来缘无识。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不论东陵上,宁辨首山侧。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寄言保存子,此路行复即。’”

[83]《晋书·载记第二十五·乞伏乾归传》:“乾归曰:‘自古无不亡之国,废兴命也。苟天未亡我,冀兴复有期。德之不建,何为俱死!公等自爱,吾将寄食以终余年。’”

[88]《汉书·袁盎晁错传第十九》:“其为法律也,合于情面而后行之;其动众使民也,本于人事然后为之。”

[93]《吕氏春秋·览卷第十六》:“鲁国之法,鲁报酬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94]《庄子·至乐》:“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成以怀大,绠短者不成以汲深。”夫如果者,觉得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成损益。……’”

[107]《后汉书·袁张韩周传记第三十五·袁安传》:“臣闻功有难图,不成豫见;事有易断,较然不疑。伏惟光武天子本以是立南单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甚备,故匈奴遂分,边疆无患。”

[96]《说苑·奉使》:“秦王忿然作色,怒曰:‘公亦曾见天子之怒乎?’唐且曰:‘王臣未曾见也。’秦王曰:‘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亦尝见夫布衣韦带之士怒乎?’秦王曰:‘布衣韦带之士怒也,解冠徒跣,以头颡地耳,何难知者。’唐且曰:‘此乃匹夫愚人之怒耳,非布衣韦带之士怒也。夫专诸刺王僚,彗星袭月,奔星昼出;要离刺王子庆忌,苍隼击于台上;聂政刺韩王之季父,白虹贯日。此三人皆布衣韦带之士怒矣,与臣将四。士含怒未发,厉于天。士无怒即已,一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即案匕首起视秦王曰:‘今将是矣。’秦王变色长跪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秦破韩灭魏,鄢陵独以五十里地存者,徒用先生之故耳。’”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