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馊主意[第3页/共4页]
最后晃了一圈,始终找不到‘意中人’的天子只能无法的叹口气,再无法的看向‘不能多言’的常宁王,“常宁皇叔,你有没有甚么好的人选?”
头戴双龙金冠的年青天子仿佛顿了下,被掩在珠帘后的模样看不逼真,声音倒是非常清楚明朗,“爱卿请讲。”
一向站在右排最火线位置,和上官允一样并列第一的襄阳王,方面大耳,赤红脸膛,虽已年过六十,却还是声如洪钟,神采奕奕未见半点老弱模样。
并且如果有人造反,战事一起,遭殃的还是百姓百姓――这也是为甚么他会感觉上官允小题大做的启事――两个州的百姓遭殃跟天下的百姓一起遭殃,孰轻孰重总分得清吧?
江封昊将两手一摊,霸气侧漏了,“谁去都能够,归正臣是不能去的。”
倒是龙椅上的天子双眼一亮,硬生生忍住击掌的打动,咳嗽了两声才节制住情感,朗声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身为朝廷中人,极少有人会不晓得饷粮对军事安防的首要性,上官允天然也清楚此中的法则和门道。
“哦?”龙椅上的年青君王沉吟了下,目光鄙人方的文武百官里来回巡查一圈,立即又有好几小我不约而同的站了出来,屈膝下跪并齐声高呼,“臣等恳请皇上命令,拨款救灾,剿除水匪!”
“……”没有回应。
“……爱卿所言极是!”
“这还不轻易,找小我代表朝廷去跟那些人周旋,就说是做善事捐献留名不就成了?”江封昊站没站相,双手环胸持续出着馊主张。
被点名了的年青天子略微沉吟了下,想了想,随将目光投向襄阳王身后,看着那状似百无聊赖的打着呵欠的人,眼角抽了抽,却还是等候的问了一句,“常宁皇叔,你感觉呢?”
转头看一眼敛眉不语的上官允,襄阳王上前两步,决计对着他道,“上官大人,所谓的江南水匪只是小打小闹的贩子小民,未成气候并不敷为惧,信赖再过一段时候,本地驻兵就能将其完美处理。拨款这等大事,天然是好刚要用在刀刃上。”
“皇上!”天子的话还没说完,斜地里突地插出去一把中气实足的声音,“臣也有本参奏。”
年青君王仿佛早就推测了会有此种环境产生,脸上不但没有被冒然打断的不悦,反倒模糊带了些笑意。
这是一众大臣内心里最直白的反应。
“众位爱卿……”
听到这话,就连一贯沉稳的上官允都忍不住呛咳了两声,襄阳王则是脑门爆青筋,恨不得当场掐死这个都能够当他孙子的同父异母‘亲弟弟’。
“启禀皇上,”上官允举妙手中玉笏,沉声道,“冀州、徽州两地长年有水匪为患,本地百姓多饱受流浪失所之苦,故臣恳请皇上立即命令,拨款救万民于水火并答应加强本地海防,以期尽快剿除水匪,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
金銮大殿中,摸黑起早的文武百官刚行完跪礼,手持拂尘的殿前官已经拉长了嗓子开端宣读天子的旨意: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红日初升,宏伟的燕国皇城沐浴在橘色阳光下,和着早朝宏亮悠远的钟声,显得寂静而庄严。
天子顿了下,“有何不成?”
“诸位爱卿有何观点?”
如果国库充沛也就算了,他还能不当一回事,恰好先皇在位的时候两河道域水患频繁,每天救难赈灾甚么的早就掏空了国库。好不轻易水患稍稍安定了吧,先皇又因为过分劳累驾鹤归了西,而他这个新上任的天子为了博个好名声赚个别恤万民的形象天然也得跟从祖宗的脚步,大笔一挥给百姓来个免税x年的好福利,故而到现在国库里的银子没能收回来不说,连带能兴国安邦的军饷也发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