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清朝的山寨工厂[第1页/共2页]
鉴于广州发卖量已经根基靠近饱和,刘芾又在泉州、福州开了两间连锁店,职员由广州总店调配,不敷的持续买人弥补,不过此次不消非要带小孩的孀妇了。除了药片,刘芾把zhong nan hai卷烟也给拆包分装了,质料就用竹子,选粗细不异的竹子,砍成一节一节的,长度略善于卷烟,烘干后略微抛光,简朴描画一下便能够。这些制作竹筒的事情都交给台北本地的竹木行去做,质量很好代价昂贵。
安排吃住做工都是大贵的事情,刘芾只要求必然要重视卫生和营养,每周必须沐浴3次,一天必须3顿饭,并且是干饭,一周吃一顿大鱼大肉,小孩每人每天2个鸡蛋,然后就是每天用饭睡觉之前个人大声朗读“恩典颂”,这是刘芾本身编的小诗歌,字数未几,满篇都是恶心至极的词,大抵意义就是三少爷是天,三少爷是地,没了三少爷就没有新糊口。当初让大贵先背诵下来的时候,大贵好几天都没吃下饭去。
大卫还没有拍来电报,刘芾估计他还没到欧洲呢,当时的船速很慢,还要逛逛停停,加水加煤的,估计到欧洲要4个月。就算到了欧洲,刘芾也不敢包管大卫能遵循商定履行,如果他一狠心,儿子不要了,贵族传统也不要,拿着本身的药片另起炉灶本身发财去了,刘芾也没辙。归正现在刘芾手里有钱了,也就临时不cao阿谁心,走一步算一步。
刚开端“消炎片”只传播在英军和本国人之间,渐渐的,和本国人打仗比较密切的洋行大班、货栈老板也打仗到了“消炎片”,谁敢包管本身不抱病啊,在阿谁感冒发热都有能够要命的年代,谁不想弄几片“仙药”来保命啊。传闻连一些海商和海盗都通过各种干系从广州这家“金象大药房”采办“消炎片”。一时候,羊城药贵。
2个月的时候里,“消炎片”卖出去300多箱,当然是盗窟后的包装。遵循本来的包装连一箱都不到,但是发卖额却达到了450万两。刨去统统本钱,实在没啥本钱,店面投资了200多两,买人也不过花了300多两,包装也没几个钱,人为更不值得一提,最大的花消就是送给广州知府高觐昌的1万量贡献和送给英军副司令的5000两礼品。
这些包装好的卷烟放到“金象大药房”里和“消炎片”一起卖,5两银子一筒,比当时的雪茄还贵。至于销量刘芾底子就没考虑,这么多卷烟放时候长了就变质了,本身抽又抽不完,放药店里当搭配卖着玩,就卖一种“消炎片”显得店面里太空旷。
每个竹筒里装10根过滤嘴卷烟,用包着丝绸的木塞封住,名字还叫“zhong nan hai”,不是刘芾不想改名,是卷烟上印着商标呢,想去也去不掉,归正清朝的时候还没有zhong nan hai这个名字,不消怕朝廷找费事。
()就在刘芾折腾货色的这几天,当作药厂的小庄院也清算出来了。从福州、泉州、广州等地买来的10名妇女也接踵到齐。这10名妇女都是遵循刘芾的标准买来的,一概都是带男孩的孀妇、男孩年纪不超越10岁、根基不认字、都是身家明净有中人作保的。当时刘芾提出这个标准的时候,刘福固然没有反对,但是阿谁眼神如何看如何带着鄙夷的意义。
药店药厂都开业了,大卫也该回欧洲了,拿着刘芾写给他的几大张采购清单,抱着儿子亲了又亲,才恋恋不舍的上了一条前去香港的货船,船舱里另有特别给他筹办的500箱“消炎片”,不是不想给他多带,是实在没盗窟出来那么多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