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京华漫烟云(1)[第3页/共3页]
窦亭额头青筋隐现,望着冯章大半晌,暗叹一声,复又坐了下来。
这冯章泰是当目前中独一活着的大儒,乃是已故礼部尚书陆邦淳的同窗。以陆邦淳为首的清流一党遭毒害时,冯章泰受了连累,由二品大员削职为民。后因其盛名,在窦精华的一个本家属弟亦是冯章泰的半子不竭讨情之下,才仅仅规复了他翰林院大学士的贫寒闲职。冯章泰本来各式推让,乃至自毁右手拒不复出,厥后因不忍窦家对其家眷各式虐待,方才应了这个虚职。
熹宗无穷遗憾地说道:“传闻那花西夫人,归天时年仅一十六岁。一个一十六岁的韶龄妇人会写出如许的诗句,亦难怪踏雪公子听到精华将这花西夫人送予段世子时会如此悲伤,气抱病倒在床榻之上,这几年传闻一向隐居秦中,供奉爱妻的牌位,并未另娶。如此人才,虽是原逆的妇人,精华确切不该将其作和番的礼品送予大理。她当真是为保贞节,死在路上了吗?”
为此,窦亭被罚减去半年薪俸,停职在府中面壁思过。
熹宗冷傲道:“云兼的诗词真乃人间一绝。”
皇后大声地唤着太医,泪如泉涌。
“窦大人,且慢。”冯章泰的脸上沟壑纵横,双目却非常的敞亮,一只干爪般的右手如风中秋叶,病态地颤抖着。他悄悄地对窦亭浅笑,轻道:“窦大人,千万莫急,窦相爷正在与陛下参议大事,稍后便好。”
不一刻,窦精华携着六部重臣一个个都来了。让窦亭感到不测的是,连翰林侍讲学士冯章泰也来了。
熹宗拉着皇后的手,让她倚在他身边,笑道:“你看这一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像朕第一次见到你的模样……”话未说完,熹宗已口吐鲜血。
工部尚书卞京、兵部尚书刘海皆出于窦氏,户部尚书高编年素有攀附劣迹;正在进宫路上的刑部尚书殷申亦为窦氏亲点,吏部尚书周游嗣已有半年称病不出。窦亭怒从心头起,恨不能将这些攀附权臣、唯利是图之辈立即斩杀殆尽,肃整朝纲,还政于熹宗。
皇后凄惶地大呼一声,提起裙子,往床上扑去,身上的珐琅玉器环佩之声锋利刺耳。
窦亭暗忖,天子病重,六部堂官和相爷前来倒也罢了,为何这贬为翰林学士的旧臣也被召进宫门呢?
永业十年三月初九,京都早已是满城秋色宫墙柳,东风过处,昭明宫春意盎然、姹紫嫣红。但是那满城的春意到了毓宁殿,当朝天子熹宗的寝宫前,便突然落空了色彩,再浓的花香亦没法伸展太医们眉头皱起的川字。
窦亭直起家子,冷冷看了窦精华一眼,便同冯章泰闪入帘内。
皇后悲伤地站起来,疾步走向熹宗。不想熹宗的神采俄然大变,猛地吐出一口鲜血,滴滴洒在皇后的衣衿之上,触目惊心。
此时,珠帘后收回一阵痛斥,似是皇后的声音,窦亭心中疑云重重。皇后固然仗宠恃骄,但向来不会在皇上面前收回如此大喊,窦精华亦在内殿,不知产生了何事,此时又有器皿狠狠撞击金砖之声伴着宫人发急的惊呼传来。
窦精华拿着一条绢帕,轻拭白嫩的脸颊上几点褐色的药汁,冷冷道:“云兼、冯大学士,出来好生劝劝皇上签了遗诏吧。”
窦亭安抚熹宗,“那撒鲁尔虽是突厥之主,但毕竟是原青江的私生子,有汉家血缘,且又在西安长大,公主应是过得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