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问对[第3页/共3页]
天子想了想,道,“请返来。”
匈奴自建国之始,便是中原大患,不但几次劫夺骚扰边疆,还曾数度长驱直入威胁长安。天子的曾祖父武帝是个贤明定夺之人,治国有方,府库充分,因而厉兵秣马,决意肃除边患。武帝在位几十年,对匈奴大战三度,将匈奴撵回漠北。被汉军击败以后,匈奴元气大伤,又兼天灾,日渐式微。民气涣散,王庭再有力管束各部,纷争接踵而至,变成诸部残杀。到先帝时,匈奴分裂为五部,各有单于,各自为政。离中原比来的乌珊单于,占有漠北,与汉庭相善,并与汉庭和亲。但此人野心勃勃,不甘枯守漠北。多年来,不竭往四周蚕食,扩大地盘,中原生乱时,亦曾经想趁机捞一把。对于如许一小我,阏氏早已看破,在徽妍代笔的手札中,不但胪陈匈奴各部间的情势窜改,亦曾表示朝廷防备乌珊。
像一只狐狸。
天子点头,一笑,“如卿所言,朕只消在长安坐等匈奴大乱便好了,是么?”
郡守与长史应下,又禀报了些琐事,辞职而去。
“不必推却,”天子不紧不慢道,“卿方才未吃很多。”
徽妍却不敢非常放开。她中间坐着张挺,再中间,就是天子。坐得太近,乃至于张挺与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她昨夜睡得晚,晨早赶着起来,早膳没有吃多少,腹中已经非常饿了。盘子里的肉很香,徽妍尝了尝,竟是长安风味的脍肉。畴前在长安的时候,她在家中常常能吃到,在匈奴倒是吃不到这个滋味的。她感觉记念至极,想大快朵颐,却不能在天子面前失了女史的风采,只能正襟端坐,用箸高雅地夹起一小片,送入口中缓缓咀嚼。
他的话不紧不慢,不知是否成心,他没有提王兆担负太子太傅之类的成绩。毕竟王兆终被罢官削爵,这话说深了,却不是甚么镇静的事。
没多久,徐恩出去,说朔方郡守、长史都到了,天子点头,让他们入见。
郡守和长史觐见,主如果禀报实边之事。客岁,由本地迁来朔方的民人五千余,按朝廷以往的做法,凡志愿往朔方开荒实边者,赐地步及民爵一级。经多年运营,朔方现在有三万余户,人丁近十四万,而地盘日少。郡守与长史以为,实边已见效果,为悠长计,对迁入者可不再犒赏。
她想了想,收起心机,伏拜在地,“陛下,妾不过女史,军国大事,未敢置评。”
沉默半晌,火线传来一声低低的笑。
她只得停箸,恭敬道,“妾身为女史,助公主教诲王子、居次,乃分内之事。”
徽妍回到驿馆中,换下女官繁复的衣服,安息一会,感觉在宴上真的没有吃饱,现在又有些饿了。她正想去庖厨中问问有没有食品,天子的诏令就到了。
再看看天子,只见他倚在凭几上,瞅着本身,唇角带起的弧形有一丝玩味,仿佛万事都在他料想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