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空念(1)[第1页/共3页]
祭奠往生。
皇上和诸将的心中都跟明镜儿似的,这些以“孔孟弟子”自居的读书人,怕不太能够等闲顺服。这只是一个来由――相互退一步,妥当措置的来由。
朱明月鹄立在西华门高高的城楼上,目送着那一道长长的送葬步队,视野苍茫。
朱明月道:“爹爹放心,遵循以往的常例,晚些时候就会有宫里的寺人来府上,指导些宫中礼节。特别是何时进那边宫门,穿戴如何,那边跪、那边坐,那边待皇上召见……都会交代得妥妥当帖。”
正值新皇初立,皇上的帝位得来却颇是名不正、言不顺,朝中文武多是归降者,明面上不敢表示,公开里无不是怀有微词。另有普天下的百姓。“谋朝篡位”这四个字,如同是一根刺,深深地扎在皇上的心头。如何措置那些不肯昂首的建文旧部,就成了最难办也最奥妙的事。
帝国已经在阴霾中压抑了太久,那些被鲜血染红了的城垣、宫殿,那些为皇权支出代价的生命,那些痛失了家人的亲眷,乃至另有那些被无辜祸及的百姓,当真需求一场昌大非常的宫筵,来冲淡诛杀和搏斗所带来的残暴悲怆。
这个时候,朱能的建议刚好供应了一个台阶。皇上很欢畅。原北军的将领们也都为之豁然――那些人归顺也好,不肯效命、以“违背圣旨”的罪名被夺职官职也好,起码能够借此机遇,顺理成章地对建文旧朝的人和事做个告终。
夏季的凌晨渐凉,街上方才洒扫洁净,国公府就迎来了犒赏的车马。
诸将们各抒己见,最后,还是姚广孝保举了一小我――
她的爹爹,在尽本身最大的尽力,护着她。
不但不承诺,还在大殿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破口痛骂,将本来好言相劝的皇上,痛斥得说不出一句话来辩驳。更有甚者,笔墨纸砚硬塞到手中,还是抵死不从,最后还在圣旨上亲笔写下了“嗜亲违逆、谋朝篡位”八个大字。
此时现在,朱能也没从那场耸人听闻的搏斗中回过神来。固然在那以后,皇上再一次犒赏全军,对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们加官晋爵――朱能除了之前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又封成国公;禄二千二百石,与世券。其他将领们也都被论功行赏。
杀,岂不坐实了篡权的罪名;
是啊,迟早都要死。
阿谁时候,她就站在莲花亭上,含笑而望。
“蜜斯,城上风寒,还是归去吧。”
以性命保全坚毅和虔诚,那些身单力弱的家眷妇孺竟然以身相殉,是不堪受辱,还是不肯愧对地府之下那些铮铮傲骨的罹难之臣?
都是从宫内里来的。领头的寺人是四品大总管,却很客气,抄动手在微寒的风里等着,一向比及府门翻开,才上前通报了来意。
“皇上可真狠呐,”红豆抿了抿唇,唏嘘不已,“杀了那么多的人,现在连他们的家人也不放过。”
但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难,几近让朱能一夜白头。作为出主张的人,朱明月没获得涓滴的指责;乃至在得知皇上的旨意后,也不敢奉告她,恐怕她会自责。
当即就有人讨情,讨情者同论!没有人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就在诛十族之前,皇上恨其嘴硬,命人又大捕其宗族弟子,每抓一人,就带到方孝孺跟前,因怒他无动于衷,当着他的面施以酷刑。
朱明月闭上眼睛,心中酸涩得说不出话来。
在朱能的内心,实在比谁都不好受,却能够感遭到克日来女儿的苦衷重重。他反而但愿借此宫筵,让她分离些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