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有所成[第2页/共4页]
第三天,杨云微风义山赶着马车,刚出鸡爪胡同,就被人拦下。一名貌似大户管家的人取出十两银子,也不言语,独自卸下一缸酸梅汤,装上跟来的马车便扬长而去,风杨二人顿时呆若木鸡。要晓得这一缸酸梅汤,连缸带汁也不过值六七钱银子,如此的大手笔,绝非普通人家所能接受。
老头不紧不慢地说:“小哥有所不知,老夫这几日丢了买卖,家中无钱买米,肚中饥得慌,这肚中一饥,头便发晕,头一发晕,有些事天然就记不太清了。小哥如果随便打发我老夫几个铜子,我这头立时也就不晕了。”
回到家中,杨云又开端忧愁了。林画师的告白是画的不错,可仅此一张,也是破钞不菲。招贴告白必然要贴够必然命量才有结果,此时又没有复印机,如果全让林画师来画,如何能承担得起?不由得抓耳挠腮。
古时不像现在有自来水,家里用水只能用缸存起来,随用随舀。杨云买的就是这类装水用的陶制大水缸,此缸能储水一百多斤。就算每缸酸梅汤一百斤,盛汤小盏每盏可装二两,那么一缸酸梅汤可盛五百盏,五文钱一盏,五百盏就是两千五百文,折成银子就是二两半。而酸梅汤每缸本钱不过五钱银子,每缸净赚二两银子,一天卖五缸一共则可挣十两银子。如果达官权贵、巨商富贾家里让送汤上门,赏钱那就更是二两三两的随便给了。
第五天……
老头看了他一眼,说道:“这位小哥恁客气,有甚么事?”
杨云告别了老夫,摸到林画师家门口,悄悄一推,一股酒气劈面袭来,看看屋内,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朴重挺挺地摊在地上扯鼾。再看那老头,蓬着一头白发,涎水横流,身上衣衫已不辨不清色彩。若不是墙上挂着几张笔法雄奇的山川适意画,这般形象如何也和宫廷画师联络不起来。
只见一尺见方的宣纸上,仅寥寥数笔,便将这柳树、旗幌、大缸、桌凳和列队购汤者勾画得活矫捷现。特别是杨云,一袭长衣,玄纹云袖,正笑吟吟地为主顾端上酸梅汤,跃然纸上。好一个丹青圣手,妙笔生花。
老夫笑道:“这就说不准了,短了一顿饭工夫也就好了,长了就不好说了,说不定就好不了了,就此便就见了阎王爷。”
老头不紧不慢的将铜子放入怀中,“小哥真是豪气,老夫就此谢过了。可惜老夫我向来不熟谙甚么林画师。”
当日,风义山便找了几个开书局的朋友,晓得二人来意后,便先容了一家印书坊。两边谈妥了价
老头嘿嘿一笑,“好说,好说。只是老夫我本日头昏的很,这头一发晕,有些事情就记不太清了。公子如果探听人,还要等俺老夫头不晕了再来。”
第七天……
诸位看官需知,这印刷术自唐朝发明一来,到了明朝时已经进入全胜期间,除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外,已经能够停止彩色套印了。
杨云见他那鸡爪般的手,颤颤巍巍的,人另有些癔症,如何还能作画?胸中便有些绝望。何如已经来了,死马当作活马医,只得和盘托出,央老头为他画画。
转眼又是一日,杨云早早做了筹办,熬好五缸酸梅汤。接收了明天的经验,早上行人未几,不消去那么早,待到巳时这才装车解缆。
姓林的老夫正愁克日的酒钱还没有下落,见杨云携美酒而来,更有银子可赚,如何能不欢乐?当下便满口儿承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