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大权臣》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多尔衮[第1页/共3页]

福林固然年纪幼小,却很清楚的晓得这一点。

完整就是不想多尔衮一方独大的原因,很多老派的八旗勋贵都使出了借力打力的手腕,竟然公开支撑这类论调。此中的代表人物就代善和济尔哈朗。

当初皇太极暴死,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的短长,恰好是因为代善和济尔哈朗等老派勋贵出于均衡局面的考虑,才拥立了年幼的福林,从本质上来看,豪格应当算是太后的仇敌才对。

“我们大清以弓马立国,只要力量够大刀子够锐,就是万世不拔的基业,今后不要读这些个没用的东西了……”

“实在……不但是肃王为此事忧心,便是礼亲王和庄亲王也在征南之事劳累……”宫里的事情瞒不过量尔衮的耳目,还不如主动说出来:“豫王征南,顿兵于扬州城下,天下谛视,几位王爷多操点心,也是为了大清的万年基业着想。”

“天子年纪幼小,我又是一介女流,大师理应多多帮衬才是。我们大清的事千头万绪,老是劳烦摄政王一人,累也累死了……”

以是,他想收回剃发令,起码现在还不能全面实施。

即便是在这个越来越闷热的时节,多尔衮还是穿戴那套标记性的甲胄,腰悬佩刀大踏步的走出去。

固然这些人必定掀不起多大的浪花,毕竟是个不小的费事。

肃亲王豪格的皇太极的宗子,年事和多尔衮差不了多少,本就和这位摄政王分歧,这是全天下的晓得的奥妙。多尔衮动用权势强行号令豪格去挞伐巴蜀,却把富庶的江南留给了多铎,摆了然就是架空豪格一系人马的架式。

就在母子二人叙话之际,内里已传来阵阵沉重的脚步声。

还不等福林开口,孝庄太后就已盈盈起家先说话了:“天子快来见过叔父摄政王。”

但那豪格却阳奉阴违,始终在路途中磨磨蹭蹭,不肯意去挞伐巴蜀,反而不竭的派人进宫游说,想要代替多铎去安定江南。

多尔衮嘿嘿的笑了两声,端起奶茶一饮而尽,斜着眼睛看了看中间的福林,意有所指的说道:“太后喜好的好东西我也喜好,真是很不错呢……还是说闲事吧。”

“豪格说了些甚么?”

“不过是老调重弹罢了。”太后很直接的说道:“肃王也是忧心国事,见到豫王征南不顺,想要派兵去援……”

“这是科尔沁新贡的奶砖,味道很不错,最能提神醒脑,我特别喜好,专门留了一些给摄政王咀嚼,只是恐摄政王不风俗如许的味道。”太后起家亲身斟了一碗浓浓的奶茶递到多尔衮手中。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多尔衮

多尔衮径直走过来,看了看案上的册本笔墨,非常不屑的说道:“汉人的书全都无用之物,只会把本身读成个白痴。常日以诗词经要骗一骗那些个想仕进的汉人也就罢了,天子怎能读这些个东西?读来有甚么感化?还不如勤习弓马刀石……天子的身子骨太弱了,丁点儿威武气势都没有,如何统领万千大清懦夫?”

“剃发换衣,本是稳固我大清底子之事,纵是一时有些难行,也需果断的履行之下。”孝庄太后还是面带浅笑:“我大清取明而代之,本就是天意,从我大清的冠服完整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如果因为些许刁民的抵挡就朝令夕改,岂不损了摄政王的颜面?如何能让八旗后辈心折?”

“天子必然要细心聆听叔父摄政王的教诲,多习弓马刀石,如叔父摄政王普通的雄浑,才是好天子。”方才还奉劝福林多读书,现在却转了风向,太后笑着说道:“叔父摄政王是我们大清的柱石,他的话必然不会有错。”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