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明末大权臣》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奏对[第2页/共3页]

自古以来,皇后的姿色就不是很首要的身分,最要紧的是一个“德”字。

“青泥河三面环抱,便如一个口袋,钻出去以后必然会急于冲破。只要抵住首轮冲杀,今后也就好说了。”

面前的崇祯天子不但身形肥胖,并且面色惨白,如何看都和“身姿宏伟”不沾边儿。因为不是很正式的召见,以是崇祯天子没有穿龙袍,而是穿了一件子青灰色的窄袖长衣,要不是双肩部位上绣着的团龙,很难设想得出他就是大明王朝的九五至尊。

所谓的贼,就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所谓的虏,天然就是满清蒙古各部。

说到这里,李吴山就开端充分阐扬他的演出才气了。

这事不能扯谎,因为路恭行很清楚大旗庄民团的秘闻。

如果大明朝的经济能够保持在合格线以上,具有充足的赋税来支撑战役,就算是再有十个八个的李自成,再有十个八个的满清,也早就灭了。

“李氏吴山者,”轻咳一声,面无神采的崇祯天子终究开口发言了:“虽是一介白丁,却心系社稷,战阵杀敌格毙洪太,大振我朝民气士气,倾颓之风一荡而空,其功不小啊。”

“为何?”

“乡民尚思为国杀敌,实是民气可用。”听罢了李吴山描述的战役颠末,崇祯天子微微的点了点头:“此等忠勇之民,朝廷当有所封赏,其间事了以后找有司议一议,多给些封赏也就是了……”

本身掏腰包给朝廷养兵,当然是越多越好。

“自古天时不如天时,天时不如人和,臣将大旗庄民团至于背水一战的地步,民兵必定死战到底。如此一来,天时天时人和皆在我,敌焉有不败之理?”

青泥河一战本就血腥惨烈险象环生,颠末李吴山的“艺术加工”以后,更是足尺加三,把全部战役过程说的增加激动听心,到了最后竟然硬生生的从眼角挤出几滴泪来,连声音都有些哽咽了:“青泥河一战,大旗庄民团折损甚重,直接战死者超越半数,伤者无算。更有助战的老幼妇孺,为国捐躯者更甚。战后收敛尸体,竟然有千二之多,沿河十三庄已是户户哭丧家家带孝,惨呐……”

“臣虽位卑,另有几分愚忠,奉朝廷之命兴民团起民练,强虏犯境之际唯有一力死战报效浩大皇恩。至于格毙敌酋一事,实是仰赖万岁洪福,幸运罢了,万不敢当一个功字。”

“实不敢欺瞒万岁,”李吴山说道:“组建民团一事,最是耗花赋税。臣本很有些家底,自从组建民团以后,已散了个干清干净也仅仅只是勉强支撑罢了。若不是因为青泥河一战幸运得胜,真是对峙不下去了……”

“回禀万岁,大旗庄民团不过是些故意报效的乡民罢了,谈不上甚么制置。至于人们么……拢共就六百余……”

“兵戈打的就是赋税”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清军的辫子兵,连正规的官军都被打的灰头土脸退避三舍,你一个小小的民团竟然能一战而胜,是不是有甚么诀窍啊?

遵循朝廷体制,李吴山阿谁捐来的分巡武备的官职并不算高,只能下辖四百二十到四百五十人马,如果超越了这个数字就算是违制。不过呢,一样的事情也有两种说法:现现在的李吴山立下了天大的功绩,违制也就成了“心系朝廷实心用事”了。

作为一个小小的六品民兵头子,当然分歧适在这类事关国度大计谋的题目上胡说八道。

但天子亲口问起了,又不能不答复。

略微沉吟半晌,李吴山才说道:“以臣一愚之间,扫贼荡虏之事不在于疆场争锋。”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