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宝笙[第1页/共2页]
清平庵的庵主慧真师太是个成日闷在屋里诵经念佛,不大管俗事的。一应庵里采办总领琐事都交与了惯会曲意巴结,贪金爱银的清虚师太。
……
卖绣品的钱多,可顾宝笙主仆三人不能偷偷出庵也卖不到钱。唯有交与清虚师太,得些吃得半饱的馒头稀粥。
面儿上瞧着倒是白里透红,一点儿看不出遭了大罪。
“女人,喝了药再睡吧!”半夏端了碗黑稠稠的汤药立在床边,悄悄唤道。
半夏眼眶微酸,自家女人天仙儿一样的人,偏生在这儿养得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竟瘦成了皮包骨。
偏生现在庵里两位师太都护着她,愈发不给她们活头了。
清平庵算得上是很多年前驰名的皇家庵堂了,现在固然落魄无人统领了,于丰城一带,还是有些名誉的。
“女人,再不喝药就凉了!”半夏温声劝着。
姑子的绣品卖了代价是和庵里四六分的,昔日慧真荷包鼓囊囊的,倒不真爱理这些事。只是财帛突然减半,总狐疑是姑子私藏多了帕子乱来她。
本身没本领还总暗里说庵里偏了她,如何不想想本身交了庵里多少银钱?”
顾宝笙的药贵,总要等上一月半月才有一副,是以半夏格外珍惜不舍。
如果庄仪太后至心待她好,就不会由着庵里的师太作践她,更不会给她喝那样的汤药。
底下的小尼姑们排成两排,一排十多个,一个连一个出来报数量。
“好好好!”慧真师太抚掌一笑,又走下来围着小尼姑们转了一圈。
半夏听了这话,哪有不信的,乖乖把药倒了,闷头坐在一旁刺绣去了。
你们都说说,本身都交了多少绣帕,银钱多少啊!”说着铺好纸张,拿笔点墨开端详记。
“静安绣帕十张,工艺中,得银一百文。”
底下的小尼姑们一声不敢吭,嘴里恨得磨牙。妙平常日里就对她们颐指气使的,屋子吃食连同出外做法的活儿,总得她先选了才作数。
脸一沉就大声训道:“妙闰年纪悄悄,一小我挣得不比十小我少!清平庵养你们那么多人做甚么?
顾宝笙微微一笑,“天然是和庵里姑子一样,吃干豆腐青菜卷和芝麻南瓜饼、萝卜腐竹煲了。”
“女人,这但是清虚师太好不轻易才给我们的!如果倒了,你的身子如何办?”半夏焦急的要求起来。
慧真师太坐在上首,刚正白胖的脸暴露严肃的气势:“这两月来,庵里的绣品做法的进项,将近少了一半。
庵里的姑子同宫里寺人一样,是个没儿没女后半辈子没靠头的人。因此也就格外看重金丝财宝这些身外之物。庵里姑子闲暇时总要做些针黹来卖。
她垂眸半晌,抬手指了指窗下开得正素净饱满的宝珠山茶道:“今后这药倒了泥盆喂花去。”
床上的美女儿微微起家靠在床头,双眸澄彻安静如幽深湖水,模糊透出一丝寒意。
她淡道:“若你家女人说,此药是青楼女子用来娇养身材面貌,但用久了就会绝育的汤药。你可还要我喝?”
八年前,顾宝笙在宫宴上几乎害五皇子灭顶,庄仪太后念在德音长公主的份儿上并未惩罚于她,只退了五皇子和她的婚事,将她送来丰城清平庵养身子。
虽说清平庵给她们的馒头都是剩的没人吃的杂和面馒头,粥里也没有几粒米,可吃些总比不吃强啊,半夏当真的想着。
她刚才翻了翻帐本,这个叫妙平的小姑子,年纪虽小,可绣技出众,算是清平庵的摇钱树了。
小尼姑们正忿忿想着,忽听有哭腔从门口传来,“求师太救救我家女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