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阴阳角度理解中医[第2页/共2页]
六合之道,万物之法纪,窜改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前人将阴阳的首要性进步如此高的职位,可见熟谙阴阳对于摄生是多么的首要。
比如我们对于小儿多动症的医治,是否想到了阳气过亢而阴分不敷?
这就是前人从六合动手,从阴阳特性、阴阳转换动手,对阴阳停止详细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六合之阴阳,看到了阴阳的特性“动与静”、“升与降”“生与长”、“化气与成形”同时进一步推演出“生清与生浊”及阴阳倒置后疾病的构成……
大到整小我,小到五脏、六腑,再小至经络、血脉,再小至细胞、分子,无不包含阴阳之理,阴阳的遍及性时候提示我们,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须分阴阳……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黄帝曰:阴阳者,六合之道也,万物之法纪,窜改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
第二点:阴阳的遍及性;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鄙人,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那么阴阳究竟是何物,为何如此之首要?我们再来看看内经的描述.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为阴,腑为阳。”这是内经原文。
这段话既是对阴阳首要性的夸大,同时也是警告先人,学习医术必必要从阴阳动手,治病才气找到疾病的本源,不明阴阳,则如同瞽者摸象,就没法从团体角度熟谙人体,熟谙疾病。
只要明白了阴阳的内涵,我们学习的路程才气称得上真正开端。
前人通过对天然界的熟谙,体味了阴阳的属性,为我们总结得非常清楚。
第一点:阴阳的首要性。
再比如对于癫狂病人的医治,是否想到了“重阳必狂”、“重阴必癫”,对于“狂证”医治,重泻其亢盛之阳,扶已损之阴;对于“癫证”医治,扶亏虚之阳,重泻郁积之阴……